在復雜的供應格局和旺盛的消費需求下,如何保障能源安全?31日,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舉辦的中國能源安全問題討論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保障能源安全不等于加大供應,而是要開源節流,破解能源安全的“內憂外患”。
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長、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黃曉勇認為,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內憂”是能源需求增長和消費結構堪憂,能源消費需求總量增長過快且煤炭占比過高,同時能源生產消費造成的環境問題嚴重。“外患”則是在能源供給方面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能源運輸方面受到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制約,價格方面收到國際能源供需結構、能源市場、能源貿易等影響。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同時,能源對外依存度加大,我國已成為煤炭、石油、天然氣和鈾資源全品種的凈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近6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
中海油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說,當前我國能源安全問題的關鍵不是供給問題,而是環境問題,要更多地從環境可持續性、技術提高、能效提升方面綜合考慮來制定國家能源戰略。
如何使能源供應與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取得平衡?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當日發布的《中國的能源安全》指出,首先要擺脫“能源安全直接等于加大供應”的傳統理念,促進供求雙方科學協調,滿足合理能源需求;同時要將能源的科學高效利用作為實現中國能源安全的重要環節,使“能源生產、利用與環境保護并重”理念成為中國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內容。
黃曉勇說,解決能源安全問題,一方面應重視“節流”,控制能源消費總規模,推廣節能和提高能效,調整能源供應和消費結構。另一方面,要重視“開源”,在謀求增加對國際能源市場的影響和控制能力的同時,在國際市場和國內能源生產中尋找更為有效、穩定的能源供應源。
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說,保障能源安全,我國要進一步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這需要頂層設計全產業鏈改革,比如解決氣荒和石油供求矛盾問題,不是在交易環節解決,而要從區塊出讓、勘探開發、管網獨立、進出口權、流通體制、城市燃氣方面進行綜合改革。同時,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政府能源審批權和監管制度。
在整個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將成為我國主力能源。煤炭工業面臨的開采條件日趨復雜、優質煤資源稀缺、環境保護約束等問題該如何破解?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宋梅認為,要繼續實施企業兼并重組戰略,著力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增強煤炭供給能力;建設高產高效礦井,提高專業化生產服務水平;加大煤炭科技創新力度,加強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煤炭企業開展國際合作。
責任編輯: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