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雙碳產業
  • 綜合
  • 現代農業與能源體系融合為“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現代農業與能源體系融合為“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2023-09-06 09:05:18 人民政協報   作者: 曹培璽  

在“雙碳”目標下,實現鄉村振興、 擴大農民就業增收渠道的潛力和后勁在于現代農業與能源體系的融合發展。加強現代農業與能源體系融合,有利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農業新業態,更有利于推動農村勞動力轉型升級。

眾所周知,無論是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加強智能糧庫建設,還是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都離不開電力的有效支撐。據統計,2022年,農村第一產業就業人口占全國總就業人口的24%,但農村能源消費總量僅占全國的12%,農村用電量僅占全國的13%,農村戶均供電容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除電力外的其他能源基礎設施在農村未能全面普及,天然氣、供熱等管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比較薄弱,與城市能源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

當前,農村生活用能主要包括煤炭、薪柴、電力等,其中煤炭占比達到37.2%,尤其是北方農村地區占比超過50%。農村生活能源消費總量從2014年的2.01億噸標煤增加至2020年的3.11億噸標煤,約占全國生活用能的48.3%。農村人均生活用能從325千克標煤增加至434千克標煤。使用散煤、薪柴燒水、做飯、取暖,不僅熱效率低,而且也給農村地區造成較大的生態環保壓力。

再從另一方面看,廣大農村綠能儲量豐富,有待深度開發利用。據測算,2020年我國農村屋頂光伏資源可發電量接近3萬億千瓦時,超過當年我國光伏發電量(2605億千瓦時)的10倍,相當于我國當年總發電量(7.5萬億千瓦時)的40%。2021年我國秸稈產量達8.02億噸,可收集的秸稈資源量達6.71億噸,其中大部分以還田和散燒形式處理,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農業不僅是溫室氣體排放源,更應是固碳增匯的主要貢獻者。截至2021年5月,我國農業碳匯市場已經累計交易碳匯約117萬噸,總金額為7400多萬元。實現農業碳匯價值,已成為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經濟轉型和農民致富增收的重要舉措之一。不僅如此,可再生能源的深度開發利用還能夠創造高質量就業崗位,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未來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為我國“雙碳”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由此可見,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加強現代農業與能源體系融合,對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影響深遠。

加快能源生產電力化。繼續構建以電為中心、清潔高效、環境友好、網源協調的農村能源供應體系,發揮可再生能源“生力軍”作用。統籌規劃可再生能源發電與配套電網建設,合理確定可再生能源開發規模、布局及時序,完善可再生能源預測、預警及調控,保障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序開發、及時并網。完善秸稈、畜禽糞便的收儲運體系,加強秸稈打捆直燃供暖、秸稈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氣等技術應用。提高農田土壤固碳能力,讓農田從碳源變成碳匯,支持可再生能源資源開發主體參與碳交易市場,推進可再生能源資源確權補貼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質押融資。

推動能源消費電氣化。據測算,電氣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有望減少終端能源消費約0.5億噸標準煤,帶動能源消費強度降低4%左右。當前,農網供電可靠率總體達到99.8%,綜合電壓合格率達到99%,戶均配電容量達到2.7千伏安。穩定可靠的電力基礎設施為采暖電氣化、廚炊電氣化、交通電氣化打下堅實基礎。應持續鞏固提升農村電網,圍繞農業現代化、生活電氣化、交通綠色化以及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用能領域,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電氣化示范項目,做好電網配套及延伸服務,支持多元主體靈活便捷接入,持續提升農業生產、鄉村產業、農村生活電氣化水平。

以產業融合打造多元業態。充分發揮能源的基礎性、支撐性作用,進一步做優做綠第一產業、做實做強第二產業、做精做活第三產業,推動產業間技術融合、功能融合、價值融合。積極推廣“新能源+產業”發展模式,推進農光互補、牧光互補、漁光互補、海上風電+海洋牧場等綜合利用項目,在重點工程項目中大力實施以工代賑,研究促進農民就近就業增收、提高勞動技能等政策,促進共同富裕。探索“風光+生態修復”“風光+礦山治理”“風光+農村景觀”“風光+交通設施”等多功能融合模式,增強項目的經濟收益和環境效益。做好現代農業產業園、工業集聚區等多能互補綜合能源利用服務。開展“能源互聯網+農業、產業、生活”特色場景建設,制訂用能監測、問題診斷、能效分析等能源一攬子解決方案,提供便捷、高效、普惠用能服務。最終打造“高產高效農業+清潔能源工業+現代化服務業”融合發展典范,向鄉村振興、能源強國戰略目標不斷邁進。

(曹培璽,作者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現代農業,能源體系,“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