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21 年的“搶裝”,我國海上風電技術水平與工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不少沿海地區也積累了寶貴的項目開發與產業發展經驗。這為我國通過大規模開發海上風電,促進實現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能源安全、經濟發展、低碳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四五”期間,我國海上風電將在迎來平價時代的同時,全面加速發展,其主要著力點與突破口正是規模化開發。
2022 年1 月29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提升東部地區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水平,積極推進東南部沿海地區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重點建設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等海上風電基地。隨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又進一步明確,加快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重點建設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粵東和北部灣五大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海上風電基地開發建設的實現,與開發目標、項目規劃、產業配套、技術支撐這四大要素息息相關。其中,產業配套能力是實現既定開發目標的重要保障。那么,上述海上風電基地周邊地區的產業配套如何?近期開展了哪些相關行動?本文對五大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周邊地區的風電產業配套情況進行了梳理。
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周邊項目與產業主要以山東省為主,海上風電開發將集中在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片區。2021 年8 月9 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總體思路,堅持能建盡建原則,以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片區為重點,充分利用海上風電資源,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為順利推進山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與其他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山東省對海上風電產業配套進行了明確的規劃。2022 年3 月3 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印發《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要求建立與央企深度合作機制,推動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支持煙臺建設海上風電母港,推動威海、東營等市發展海上風電裝備產業。
其中,煙臺“2022 年市級重點項目名單”中,涉及海上風電產業配套的包括大金重工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項目,年產海上風電整機150萬千瓦、葉片800 套、法蘭10 萬噸,軸承100 套;中鐵建大型預制構件生產基地項目,年產2 萬噸海上風電塔筒結構、2 萬噸以上鋼樁;上海電氣風電主機項目,年產海上風電機組200 臺套;新浩陽高端研發總裝中心,年產風電軸承產品800 臺套等。
東營于2022 年4 月16 日舉行了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的4 個制造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項目包括中國海裝年產120 萬千瓦海上風電智能化機組制造項目、上海電氣年產160 萬千瓦海上風電主機及電機制造項目。另據了解,金風科技、中車永濟電機與東營市河口區早在2021 年就已經針對渤中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簽約,目前正在推進整機制造落地事宜。
威海乳山于2022 年1 月24 日在濟南舉行半島南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乳山基地招商推介會,會上市政府相關負責人提出將依托龍頭企業,加速推進關鍵零部件配套項目招引力度,力爭于年底前落地項目10 個以上,推動乳山海上風電產業鏈條式、集群化發展。
處于山東半島最南側的青島,作為北方沿海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也具有發展風電配套產業的基礎與能力。2022 年1 月19 日, 青島西海岸新區發展改革局發布《青島西海岸新區“十四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聚焦新區氫能、新能源汽車、風電以及智慧能源與儲能、特色優勢新能源等重點產業和重點項目,培育企業龍頭,加大產業空間集聚布局,打造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高地。
長三角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江蘇省是目前長三角地區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較早、產業配套相對完善的地區,也將是未來長三角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的中堅力量。
《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有序推進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和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陸上風電平價項目,打造國家級海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同時,在其所列的“531”產業鏈目錄中的“50條重點產業鏈”和“30 條優勢產業鏈”中,均涉及風電裝備。
江蘇的沿海地級市主要包括連云港、鹽城、南通,是江蘇海上風電配套產業的關鍵地區。其中,《連云港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推動風電裝備制造業規模化、集聚化、高端化發展,加強關鍵核心部件研發,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配套。
鹽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在2021中國新能源發展論壇上指出,努力在“十四五”末,實現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2000 萬千瓦、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的“藍海”目標,打造引領全國乃至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其中,到2025 年鹽城風電整機產能達到3350 臺套/ 年,風電裝備產值突破500 億元。公開信息顯示,目前鹽城已經形成大豐風電產業園、射陽新能源及其裝備產業園、東臺風電產業園、阜寧風電裝備產業園等。
2022 年3 月3 日,南通市政府印發的《南通市“十四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推進海上風電產業和光伏發電產業鏈式融合發展,建成國家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打造“風電產業之都”。
上海市地處長三角核心區域,海域面積雖不及江蘇省和浙江省,但也明確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海上風電發展。2022 年4 月17 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風電發展以海上為主、陸上為輔,近海風電重點開發奉賢、南匯、金山三大海域,深遠海風電重點布局在崇明以東海域。
浙江省位于長三角區域的南側,具有很大的海上風電發展潛力。2022年5 月16 日印發的《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在寧波、溫州、舟山、臺州等海域,打造3 個以上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可以看出,上述幾個地級市最有可能成為浙江海上風電產業聚集區。
2022 年4 月28 日,溫州市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258 億元的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溫州金風科技深遠海海上風電零碳總部基地是此次簽約中投資額最高的項目,總投資430 億元。該項目將引進上下游11 家配套企業,共同打造集研發、制造、工程、運維全產業鏈和集群化的世界級深遠海、大兆瓦、漂浮式海上風電零碳總部基地。
閩南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閩南地區主要處于福建省東南部區域,在地理位置上,其沿海地區主要包括廈門市、泉州市、漳州市。
2022 年5 月24 日,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福建省“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要求,按照競爭配置規則、持續有序推進規模化集中連片海上風電開發,重點推進福州、寧德、莆田、漳州、平潭等資源較好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加快建設“海上福建”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 年)》進一步強調要拓展海上風電產業鏈:有序推進福州、寧德、莆田、漳州、平潭海上風電開發,堅持以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吸引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來閩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項目,不斷延伸風電裝備制造、安裝運維等產業鏈,建設福州江陰等海上先進風電裝備園區。
針對省級規劃,《漳州市“十四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對于當地產業布局的規劃描述更細致,提出了要建設國際一流海上風電產業基地:依托閩南外海淺灘海上風電基地開發,謀劃布局漳州市風電全產業鏈,重點突出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實現與省內福清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一南一北”兩翼發展;積極引進國內風電裝備制造龍頭企業,著力打造集風電整機制造、電氣設備生產、海底電纜制造、海上施工裝備生產、海上鋼結構制造及風電機組海外銷售等產業為一體的風電產業園,“十四五”期間基本建成“立足漳州、面向全省”的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遠期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產業園區。
泉州在加快布局海上風電產業的步伐。《加快建設“海上泉州” 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探索開發海上風電,培育“漁光互補”光伏產業;堅持以海洋資源開發帶動產業發展,結合泉州市可再生能源裝機發展需求,探索研究遠海風電項目開發可行性。
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在被納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的五大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之前,粵東海上風電基地在廣東省的多項重頭文件中屢被提及。2021 年4 月25 日發布的《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到,完善海上風電產業鏈,著力推進近海深水區風電項目規模化開發,積極推進深遠海漂浮式海上風電場建設,加快建設粵西海上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基地、粵東海上風電運維和整機組裝基地,加快形成產值超千億元海上風電產業集群。2021 年9 月30 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東省海洋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建設陽江、粵東海上風電產業基地。
從地理概念與產業配套角度來看,涉及粵東海域的地級市包括揭陽市、汕頭市、潮州市。2022 年4 月7 日,廣東省揭陽市人民政府印發的《揭陽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要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推動項目集中連片開發利用,大力推進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建設,加快裝備制造、風電運維及配套組裝基地建設,將揭陽市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充分發揮惠來臨港產業園集聚優勢,以國電投、遠景和GE 風電項目為依托,提高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能級;聚焦風電產業鏈高端產品、關鍵技術和缺失環節,精準引進風電機組制造、海工裝備、船舶安裝等配套項目;支持企業“風電制造+ 風場運營+ 工程服務”一體化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帶動全產業鏈降本增效,培育壯大優勢企業;充分發揮揭陽市海上風電主機制造企業自身技術優勢,結合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開發布局,推進設立海上風電運維中心。
汕頭將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視為“十四五”時期的主導產業,將其列入“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格局中。據媒體報道,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在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具體部署中指出,支持汕頭國際風電創新港建設。作為經濟特區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汕頭將瞄準重大戰略需求,充分整合資源力量,面向重大需求開展科技攻堅,加快建設汕頭海上風電實驗室,打造國際風電創新港。另據報道,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汕頭市將高起點、前瞻性地在濠江區規劃建設4200畝海上風電創新產業園,作為發展海上風電的主要承接平臺,全力構建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創新制造智慧園區。
據潮州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潮州已將海上風電列為2022 年的九大重點打造產業集群之一。
北部灣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
繼《“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提出重點建設北部灣千萬千瓦級基地后,2022 年6 月6 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廣西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提出,打造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并強調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要求,堅持集中連片開發,試點先行,加快發展,實現海上風電零突破,打造若干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優先推進欽州、防城港等近海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推動深遠海海上風電示范應用,鼓勵按照統一送出、統一運維的模式建設,共建海纜登陸點、海上升壓站(匯流站)、集控中心、運維基地、送出通道等公共設施,集約高效使用海域和海岸線,降低整體建設和運營維護成本。
事實上,在國家與廣西提出重點建設北部灣千萬千瓦級基地之前,欽州、防城港已經開始進行海上風電配套產業建設。例如,欽州正在建設的中國船舶集團廣西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將形成年裝機總容量為15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裝備生產制造、安裝施工及運維能力,實現國產化率100%,年產值約455 億元。該基地也是廣西首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項目,結束了廣西沒有大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能力的歷史,對推動北部灣經濟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發展、提升廣西高端裝備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21 年11 月19 日, 廣西防城港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舉行,標志著廣西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正式落地。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園由廣投集團、防城港市政府、中國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設,旨在打造年產能200 萬千瓦海陸主機及葉片、塔筒等核心部件的產業基地,帶動形成發電機、齒輪箱等配套產業。
2022 年3 月25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北部灣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提出建設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推進陽江沙扒、湛江外羅、欽州、海南西部海上風電場建設。可以看出,廣東陽江、湛江和海南西部也均被劃在北部灣海上風電基地范圍內。
陽江是目前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較早、配套最為完善的地區,同時由于地理位置優越,處在北部灣與粵東之間,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和參與北部灣,甚至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的建設。2022 年4 月28 日公布的《陽江市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構建功能完備的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推動風電上下游產業鏈條集聚發展,到2025 年,實現風電產業年產值達到1000 億元以上;高標準規劃高水平打造全產業鏈高度一體化的國際一流的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形成陽江港片區、長洲島片區、金朗島片區“三區交融”的國際風電城總體空間布局,全力推動風電城內“一港四中心”建設和完善,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協同推動風電、光伏、海洋能、氫能、儲能等產業發展。
廣東省緊鄰北部灣的湛江,同樣在該市“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打造海上風電產業。2021 年9 月2 日,湛江市人民政府印發《湛江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徐聞、雷州風電項目建設,打造海上風電全產業鏈。依托明陽高端海洋裝備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建設海上風電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2022 年5 月,海南省工信廳印發《海南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 年)》, 提出打造海上風電500 億級產業鏈(群)。爭取到2025 年,建成儋州洋浦、東方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基本形成風電裝備產業集群,全產業鏈實現產值550 億元,力爭“十五五”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可以看出,儋州和東方兩市將成為海南西部地區海上風電產業的主要聚集區。
在《海南省風電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 年)》印發之前,儋州市與東方市的海上風電產業配套工作均已取得一定進展。其中,2021 年12 月9 日,明陽海南高端海洋裝備制造項目開工暨海上風電示范項目前期工作啟動儀式在東方臨港產業園舉行。
2022 年4 月22 日,由中國大唐、東方電氣、中國電建聯合打造的海南洋浦海上風電產業園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48 億元,年產值124 億元,總用地面積1060 畝。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風電整機、塔筒、電控及變流器,年產值55 億元,年納稅2.3 億元;二期建設風電葉片、海纜、單樁、導管架等,以及海洋牧場、氫能示范基地、新能源運維母港,年產值39 億元,年納稅1.6 億元。此外,項目還將引進海纜制造投資16 億元,總用地面積160 畝。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