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儲能賽道風正帆懸

2022-06-14 08:36:07 中國電業與能源   作者: 余璇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方案》聚焦6個方面,包括注重系統性謀劃儲能技術創新、強化示范引領帶動產業發展、以規模化發展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強調以體制機制促進市場化發展、著力健全新型儲能管理體系、推進國際合作提升競爭優勢等,明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的重點任務。

政策領航 儲能發展步穩蹄疾

隨著“雙碳”目標推進,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加速發展,新能源占比不斷提升,與此同時,與新能源發展緊密相關的儲能技術和產業也駛入了“高速路”。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實現由研發示范向商業化初期過渡,實現了實質性進步,2021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超過400萬千瓦。

在新型儲能產業高速發展的背后,是國家和地方層面政策機制的不斷完善與激勵。2021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電網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智能調節能力,加強源網荷儲銜接,提升清潔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提升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推進煤電靈活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和新型儲能技術規模化應用。該文件的出臺,為進一步加快推動我國新型儲能發展,保障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順利開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2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的發展目標,對“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儲能發展進行了總體部署。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2份重磅文件相繼發布,將推動新型儲能發展作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布局和主要工作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一組數字對比尤為亮眼。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不完全統計,2016年底,我國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為2430萬千瓦(含物理儲能、電化學儲能、儲熱),其中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為24.3萬千瓦。截至目前,我國已投運的儲能項目累計裝機容量(包括物理儲能、電化學儲能以及熔融鹽儲熱)已達到4610萬千瓦,其中電化學儲能投運規模達到187萬千瓦,規劃在建規模超過2000萬千瓦。

在這一背景下,《方案》的出臺進一步指明了我國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的實施路徑,推動新型儲能產業向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發展。

“考慮儲能產業發展日新月異,《方案》對新型儲能‘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規模不再設定具體目標,而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建設,為儲能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儲能有序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陳海生表示。

多元發展 鼓勵技術創新百花齊放

據國家能源局信息,“十三五”期間,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新能源+儲能”、常規火電配置儲能、智能微電網等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商業模式逐步拓展。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僅壓縮空氣儲能方面,新增投運規模大幅提升,達到17萬千瓦,是2020年底累計規模的15倍。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8次提到“多元化”內容,包括“多元化發展”“多元化技術”“多元化應用”等,并強調針對各類應用場景,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優化新型儲能建設布局。

“現階段,我國新型儲能各種技術路線尚處于研發階段,必然會存在技術競爭。《方案》鼓勵多種技術路線,也是鼓勵現階段各種技術路線各自去競爭,優勝劣汰。”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能源經濟系主任宋楓表示。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配電網規劃設計中心主任吳志力也指出,一方面,儲能技術路線多樣,且各種技術均存在一定的優缺點,多元化是儲能行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另一方面,儲能具有快速響應、靈活調節的特征,在電力系統各類場景中均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多元化是儲能應用的外在需求。現階段宜鼓勵儲能的多元化發展和應用,在持續的探索、驗證和競爭中實現儲能技術的優勝劣汰和高質量發展。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及綜合能源技術中心主任王新雷也表示:“儲能應用場景的多樣性也激勵著儲能技術的多元化發展,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儲能的投資主體、應用目標、容量與性能需求差異明顯,儲能技術的多元化發展有利于促進儲能在不同場景的因地制宜應用,有利于提高儲能利用率,降低用戶用能成本,為支撐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提供更多技術選擇。”

《方案》對新型儲能技術創新加強戰略性布局和系統性謀劃,從推動多元化技術開發、突破全過程安全技術、創新智慧調控技術3個層面部署集中技術攻關的重點方向,提出研發儲備技術方向,鼓勵不同技術路線“百花齊放”,同時兼顧創新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綠色儲能技術創新體系,充分釋放平臺、人才、資本的創新活力,增加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

此次《方案》也明確將以“揭榜掛帥”等方式加強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分類開展示范應用。加快推動商業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在重點地區先行先試。推動技術革新、產業升級、成本下降,有效支撐新型儲能產業市場化可持續發展。

“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需要技術的創新與相關產業政策的支持。”宋楓表示,目前,在技術層面,仍屬于探索階段,一旦突破技術瓶頸,在規模效應與學習效應推動下,成本會逐漸下降。但需要注意的是,技術創新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在技術路線尚不明確、多種技術競爭的情況下,既需要產業政策引導新型儲能產業進行技術創新,同時應做到“技術中性”,產業政策激勵應與市場激勵相容,主要依靠市場選擇技術,補貼更應偏重于公共品屬性較強的研發階段的激勵。

道阻且長 尚需完善機制體制

新型儲能不僅可以解決新能源發電帶來的電力系統不穩定問題,還能有效提高新能源發電的電能利用和供需平衡,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目前,各項新型儲能技術創新蓬勃發展,但仍有一些問題值得關注。

一是儲能的安全問題。近年來,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儲能電站發生了多起安全事故,暴露出儲能在安全方面的薄弱環節,曾一度影響儲能發展的積極性。

《方案》提出,加強新型儲能安全風險防范,明確新型儲能產業鏈各環節安全責任主體,建立健全新型儲能技術標準、管理、監測、評估體系,保障新型儲能項目建設運行的全過程安全。

“新型儲能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需要在安全方面提供堅實的保障。建議加強儲能安全管理與監督,建立責任主體明確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儲能產品檢測認證、儲能電站驗收管理,嚴格把控儲能產品質量;加快儲能安全相關法規、標準制定。”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配電網規劃設計中心研究員孫充勃表示。

二是儲能的經濟性問題。現階段,在工商業電價差較大的地區用戶側儲能初步具備盈利能力,而其他應用場景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大規模投資建設的驅動力不足。

此次《方案》也明確,到2025年,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

“成本降低是儲能實現在各種應用場景下盈利的現實要求,也是整個儲能行業能夠實現規模化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孫充勃表示,電化學儲能規模化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就是儲能的盈利問題,“目前,隨著用戶側峰谷電價差的逐漸拉大,在部分省份儲能已初步具備商業盈利能力。但是,在新能源側儲能和電網側儲能方面,都存在盈利困難問題。儲能的盈利能力取決于成本和收益兩方面。尤其是在未來全面推進市場化的情況下,儲能勢必將與其他靈活調節資源進行市場化競爭,只有成本降低到一定水平,才能保證儲能在市場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同時,《方案》指出,完善電網側儲能價格疏導機制。以支撐系統安全穩定高效運行為原則,合理確定電網側儲能的發展規模。建立電網側獨立儲能電站容量電價機制,逐步推動儲能電站參與電力市場。完善鼓勵用戶側儲能發展的價格機制。加快落實分時電價政策,建立尖峰電價機制,拉大峰谷價差,引導電力市場價格向用戶側傳導,建立與電力現貨市場相銜接的需求側響應補償機制,增加用戶側儲能的收益渠道。

“儲能的經濟性問題破解,一方面需要儲能行業不斷降低儲能成本,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建立適合儲能發展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為儲能提供有效的盈利渠道,以市場驅動儲能發展。”孫充勃表示。

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及綜合能源技術中心項目處副處長原凱也表示:“當前儲能商業模式總體尚不成熟是除儲能成本因素外,影響儲能經濟性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建議結合儲能應用場景,積極探索電力市場、‘新能源+儲能’、削峰填谷、容量出租或出售、電網有效資產回收等儲能商業模式,擴大各側儲能盈利空間,吸引各方主體主動投身儲能發展與建設。”

“雙碳”之下 未來發展動力十足

“新型儲能是新型電力系統里一個必然的組成要素,也是實現‘雙碳’目標最關鍵的一部分。”宋楓介紹,“實現‘雙碳’目標的可行路徑是終端用能電氣化,電力消費的比重可能會更高。目前,新型儲能的配套建設,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能源發電帶來的電力系統不穩定問題。在經濟學上,我們把新能源發電與儲能的關系稱為互補品,如果沒有儲能的話,新能源發電是無法太大規模發展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新型儲能系統對于電力行業‘脫碳’以及實現我國的‘雙碳’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新型儲能是性能優異的靈活調節資源,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隨著未來鋰離子電池技術持續快速發展,大容量、長周期儲能技術取得突破,成本優勢逐步凸顯,新型儲能的規模化發展指日可待,也將在實現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王新雷表示。

在“雙碳”背景下,新型電力系統穩步發展,新能源的裝機占比將不斷提高,系統源荷兩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增大,需要新型儲能等各類靈活調節資源來維持電力系統的電力電量平衡和安全穩定水平。

“以市場化手段反映電力系統的供需關系,可以充分挖掘并體現儲能等靈活調節資源的作用和價值,為儲能的規模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驅動力,進而促進儲能在電力系統的合理布局,實現儲能發展與新型電力系統的需求相匹配,支撐能源低碳轉型和‘雙碳’目標實現。”吳志力表示。

為加速推進實現“雙碳”目標,推動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現階段,國家相關部門正逐步加強政策引導作用,在新型儲能項目管理規范等方面,對“新能源+儲能”給予傾斜性支持,不斷完善峰谷電價機制,增加用戶側儲能收益,加快建設電力中長期交易市場、電力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真正推動新型儲能參與各類市場交易。

“實現儲能市場化發展,完善市場規則是基礎,建立合理的成本疏導機制是關鍵。隨著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背景下,共享儲能、云儲能、聚合儲能等不同的商業模式、運營模式將不斷涌現和實施。”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表示,在貫徹落實“雙碳”目標、全球儲能產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的關鍵期,《方案》對我國新型儲能從技術研發、示范應用、產業化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并從市場機制、政策保障、標準建設、金融投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推進,為我國新型儲能高質量、規模化發展勾畫出實施路徑。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儲能行業,新型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