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厂,91久久久久久熟女,国产乱老熟视频胖女人,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精品观看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充電樁“三個”囧局如何破?

2021-12-22 10:02:26 充電樁視界

車位裝充電樁需提前確認 “電”難通怎么破局

說起自己開新能源車的體驗,車主王輝給記者講起了剛遭遇的事情。“上周六,我本來計劃和朋友們一起開車去鰲山衛附近過周末,沒想到周五有急事沒顧上給車充電,第二天一早6點多,我趕緊起床先去附近的公共充電樁給車補電,在車里還不敢開空調,被凍了一個多小時。”王輝說,像這樣的情況在他開新能源車的這兩年里早已“習以為常”,自從開上新能源車,所謂的“里程焦慮”就時刻伴隨著他。

“儀表盤上的電池電量顯示低于20%就會變成黃色,這時候滿腦子想的就是趕緊找充電樁。”類似的經歷也讓王輝練就了出色的“算數”本領。“只要去稍遠的地方,我都會先打開手機導航軟件算一下里程,然后再看看電池的剩余電量,能合理規劃路線才是一名新能源車司機必須具備的修養。”王輝自嘲道。

而且不僅要“精打細算”,開上新能源車之后很多事情都需要“遷就”這臺車,比如王輝現在最常去逛的商場是黑龍江路上的凱德,因為旁邊的萬科中心有快充樁,逛街時可以順便充電。出去吃飯時他也會挑附近有充電樁的地方,更別說日常出門辦事,一定會先搜索目的地附近的充電樁,“如果停車超過一個小時,基本就會選擇附近有充電樁的停車場,哪怕多走個幾百米。讓車的電量始終在50%以上,這樣心里才感覺踏實。”

王輝說,“好在目前各種公共充電樁比較多,應急沒問題,只是沒有個人充電樁那么方便。”

自家車位有充電樁確實便捷

胡子超在今年9月份剛剛購買了一輛新能源車,“我在小區內購買了停車位,而且物業也同意我們裝充電樁。”胡子超說今年9月在交了全款之后,車還沒到,他就先開始忙活充電樁的事,“買車前就需要和物業溝通,他們同意你裝才行。”等物業給出具了同意安裝的意見書,這時候就可以去國家電網的APP上申請安裝充電樁。“現在申請安裝充電樁的人還挺多,需要排隊。等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左右,就有人聯系我上門勘察,之后再派人施工安裝。”胡子超說。

在自家車位安裝上充電樁,讓胡子超體會到了新能源車帶來的各種便捷,“我上下班大約60公里,每天下班停下車就會把充電槍插上充電,這樣每天早上上班前,車都是滿電的狀態。”雖然個人充電樁一般都是慢充,但一晚上充滿電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開上新能源車后,最讓胡子超滿意的還是用車成本,一度電不到0.6元,每天上下班耗電量也就是8-10度電,“每天成本也就是5元左右,這個費用和坐地鐵差不多,而且最近我還聽說可以去申請峰谷電價,每天晚上11點之后充電只要0.3元。”胡子超說。

物業為何不同意業主安充電樁

胡子超的經歷似乎完美地解決了新能源車充電的難題,但實際上,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充電樁安裝起來卻是困難重重。首先是類似前面的車主王輝,沒有個人車位,根本就不具備安裝個人充電樁的條件。就算你有了車位,同樣需要通過物業這一關。比如剛剛賣了新能源車的蘇先生,他有自己的地下停車位,但小區物業卻始終不肯給他出具同意安裝的意見書。“我買車前就去找物業溝通了,最終他們并沒有出具同意安裝的意見書。”蘇先生說,物業給出的答復就是整個小區電源容量不足。

根據蘇先生提供的電話,記者聯系到了他所在小區的物業。物業經理坦言,不同意蘇先生安裝充電樁,的確是電力負荷的問題,“我們小區是2005年建成的,地下有300多個停車位。當時市面上新能源車鳳毛麟角,所以開發商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充電樁的問題。當然,給他一個人安裝充電樁,電力負荷沒問題,但如果大家都要求裝,負荷肯定是不夠的。”所以,物業給出的意見就是不同意蘇先生安裝充電樁。想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找電力部門申請擴容,但這對于物業來說,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成本之大,都不是其能夠承擔的。另外這名物業經理也坦言,充電樁還存在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比如充電時起火或者充電樁漏電可能造成的人身傷害,出了問題誰負責?這些都是問題。

就近集中配建公共充電樁

針對很多不具備建設個人充電樁條件的小區,最好的辦法就是就近集中配建公共充電樁。即便不能在自己的車位上充電,也可以在小區內的公共充電樁上充電。“截至2020年12月底,特來電已在全市28個小區共計建設518個終端。”據青島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特來電與鑫江物業合作在城陽水青花都二期小區內采用統建統管的模式,在公共車位上統一安裝充電基礎設施。一期安裝特來電小直流充電設備12個,滿足小區內目前30輛電動汽車的循環補電需求。2021年與南王社區合作的青島城陽南王家上流社區項目也采用統建統管模式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在公共車位上統一安裝充電基礎設施。一期安裝特來電小直流充電設備36個,滿足小區內目前50輛電動汽車的循環補電需求,設計滿足1年內30輛新能源車的增長,后期根據每年的實際增長進行設備增開。

破局舉措 | 政策和技術雙管齊下

個人充電樁的安裝,的確是解決現階段新能源車走進家庭最有效的辦法,但如何突破重重難題呢?去年山東省曾出臺《山東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白皮書(2020年)》,要求新建居民小區停車位100%建設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新建大型公共建筑物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公共文化娛樂場所停車場,按不低于15%的車位比例建設充電基礎設施。而針對缺乏停車位的老舊小區,去年發布的《青島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技術導則》也曾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老舊小區空間,新建停車場(庫)應結合電動車輛發展需求,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并同步改造或新建供電設施,充電樁停車位數量不宜少于車位總數的20%。

除了政策方面的引導和扶持,在技術層面上,不少企業也在集中力量研發相應的配套技術。在前不久特來電的一場技術分享活動中,技術人員就提出了小區用電負荷動態管理的方案。“眼下小區的用電負荷都是經過測算之后固定的數值,一天24小時都要保證滿足這一負荷而且還必須有冗余,所以能分給停車場充電樁的電力容量就非常有限。但整個小區的用電量是個不斷變化的數值,例如白天和深夜居民用電量少的時候,如果能采用動態管理的方案,把更多的負荷分配給充電樁來使用,也可以緩解小區用電負荷不足的問題。”技術人員告訴記者。

充電慢讓網約車司機心急 “速”難求怎么彌補

上周六,島城迎來大降溫。上午10點,早報記者通過打車軟件約到了一輛網約車。“大哥現在還挺暖和的,咱就先不開空調了吧?”上車后司機小沈第一句話就是和記者商量能不能不開空調,按照他的說法,開空調太費電,“開新能源車是省錢,但省下來的錢,可能又會被充電時間‘偷走’。”相比私家車主更依賴于慢充的個人充電樁,需要更快補電速度的網約車司機往往更多地使用快充電樁。如何能提高充電速度,節省時間成本,同時能獲得更好的充電體驗,才是網約車司機們更關心的話題。

冬天繞不過去的坎兒

和普通的出租車相比,網約車更偏愛新能源車。有數據顯示,在2020年前,新能源車的銷量中,超過一半以上是營運性車輛。作為新能源汽車經銷商,廣汽埃安青島瑞明達店的負責人陳敏告訴記者,在2020年之前,他們主要客戶群體就是網約車公司。

那網約車駕駛員對于新能源車的體驗如何?司機王錦勃曾是一名出租車駕駛員,“我開了20多年的出租車,前幾年開始換了新能源車跑網約車。”王錦勃說,自己感覺新能源車還是挺不錯的,“我們每天是早上7點準時出車,晚上9點收車,一天能跑300公里左右,電量基本夠用。”和之前開燃油出租車相比,換了新能源車之后的運營成本直線下降。因為自己家里有充電樁,王錦勃通常是在晚上收車之后在家充電,一晚就能把電充滿,基本上25元的費用就夠第二天全天運營所需。

但運營成本的降低,并不代表著一切都完美。說起自己開新能源網約車的經歷,司機小沈卻用“又愛又恨”來形容。“新能源車真的特別省,這個我承認。但續航問題真的挺愁人,特別是在冬天。”小沈說自己做了個測算,他的車標注續航顯示400多公里,但冬天如果氣溫在零度左右,充滿電能跑到300公里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如果再開開空調暖風,那一個小時續航里程會減少15公里。小沈一天能跑8個多小時,如果全程都開空調,這樣續航里程又要再減少120公里。“每次車輛續航剩余不足50公里的時候我就得停止接單,但公司對每天的營業收入有要求,有時候為了彌補充電時間,只能靠加班來補。”小沈說。

時間不能不算的成本

“網約車司機大多家里沒有充電樁,都得靠公共充電樁來補電,一般夏天要充兩次,到了冬天運營時間長了還得再加一次。”小沈說,他每天基本都是6點半出門,依靠前一天剩余的電量忙完早高峰,9點半左右就會去附近的充電站補電,“這時候叫車的人不多,抓緊時間補電。就算使用快充電樁,電量從15%充到80%也得一個小時以上。”到了11點又是用車高峰,小沈會繼續上路,忙到下午1點再次來到充電站,“吃點飯、補個覺,這次充電時間會久一些,一般充兩個小時以上,應對接下來的晚高峰和明天的早高峰。”對小沈來說,充電速度慢是最大的痛點。盡管網約車司機大多選擇快充,但因為技術的問題,目前大多數新能源車的電量從15%充至80%還是需要4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想繼續充滿剩余的20%電量,電池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會把充電時間再延長1個小時。

上周一,記者上午9點多來到了位于黑龍江路萬科中心的一處充電站,盡管這里有20個充電樁,但等待充電的車輛還是排起了長隊。記者統計發現,大部分是網約車,正在排隊的網約車司機郭先生告訴記者,“時間也是成本。”他表示,網約車折算到每小時的收入大約是40元,就算是非用車高峰時期跑一個小時也能掙個二三十元,如果一天要浪費3個小時在充電上,在相同營運時間內至少要損失100元。算上這樣的時間成本,和燃油車相比,新能源車的運營成本優勢就沒那么突出了。郭先生說,他們通常每天會加班加點多跑一段時間,爭取能把這部分的成本損失補回來。

體驗配套設施來彌補

無論是小沈還是郭先生,對于充電占用營運時間都有些無奈,但他們也都表示,這幾年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有了非常大的進步。“要是車輛沒電了,只要在市區,兩三公里內基本都能找到充電站。”不過郭先生告訴記者,很多網約車司機都有自己偏愛的充電站,有時甚至不惜繞路或者排隊,這背后的原因更多還是來自于車主的體驗。“夏天太陽直射,為了快點充電一般不開空調,要是沒個遮陽棚,車里根本待不住人。冬天開空調更費電,待在車里也痛苦,很多時候給車充電時我們都是在車外靠跺腳來取暖。”小沈說。

不斷增加的充電站,面對競爭也開始在服務方面進行提高。在埠西市場附近的德徠灃充電站,記者發現車主停車插上充電槍之后都會到旁邊專門設置的司機休息室休息,里面除了有空調,還有熱水、自動售貨機和手機充電接口,讓等待似乎也沒有那么無聊。另外郭先生還告訴記者,有的充電站還能提供專門的餐飲服務。他經常去的海爾路上的交運充電站,就配有專門的食堂,中午十幾塊錢就能吃飽。類似的配套設施讓司機在充電的時候能更好地利用時間,也算是對新能源網約車時間成本的一種有效沖抵。

改進新技術破解難題

如何減少充電時間,提高充電效率呢?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院長王玉海告訴記者,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高充電電壓。這一技術意味著,電動車充入100公里續航所需的時間理論上為3.6分鐘,即每充入1公里的續航只需要2.16秒,基本上達到300公里的續航可能只要10分鐘的時間,這與傳統燃油車的加油時間已經非常接近。眾所周知,不僅僅是造車新勢力翹楚特斯拉,還是大眾、豐田等傳統燃油車廠家都在致力于高功率充電樁的研發,國內的小鵬、廣汽埃安等品牌也有類似的產品即將面世。

當然,解決快速充電問題,也有廠家提出了另外的思路,比如蔚來的換電技術。就在上周,蔚來在閩江路1號的一座全新換電站投入運營,記者也在現場體驗了一番,只用了6分鐘換電站就可以自動把電量耗盡的電池取下,并安裝上滿電的新電池,讓一輛虧電的新能源車瞬間“滿血復活”。不過,目前支持換電的車型也僅僅限于蔚來等少數品牌。

記者體驗 | 新能源車跑高速日常還是挺爽的

“排隊四小時,充電一小時”“堵車不敢開空調,路邊乘涼”……近年來,十一期間類似的吐槽屢屢沖上熱搜,不少新能源車主因為充電問題被堵在高速路上。不過采訪過程中不少網約車司機卻告訴記者,對他們來說最愿意接的活就是跑高速。網約車司機王錦勃告訴記者,“平常跑高速的體驗其實沒那么糟糕,目前大多數的高速路服務區都建了充電樁,而且是那種快充。”以跑淄博為例,上高速前王錦勃會打開百度導航的“新能源模式”,在頁面上輸入自己剩余的續航里程,導航會自動預估你的耗電量,然后推薦需要補電的服務區。而且服務區的充電樁使用情況也能實時顯示。今年記者也曾親身體驗過一次跨省級的新能源車旅行體驗,從石家莊駕駛新能源車回青島。和王錦勃的駕駛體驗類似,記者選擇在濟南和諸城服務區兩次補電,共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補電時間就順利回到青島。

市場巨大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樁”難題怎么盈利

上周中汽協發布數據,今年1-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理論上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充電樁。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同時,相關企業也在不斷“圈地”充電樁市場。業內預估2020年至2025年充電樁累計市場空間將超千億元,于是眾多資本開始涌入這一新興產業。早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方面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充電速度、質量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另一方面充電樁運營商投入大、收益低,公共充電樁利用率僅為5%左右,有前途的行業眼下卻是不掙錢的狀態。

不到一年充電樁增長四成

“截至今年11月底,青島市有新能源充電站1404處、換電站12座、充電樁27800個。目前青島市的車樁比是4:1,這一水平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于較好的水平。”12月18日上午,青島市發改委副主任盛斌杰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市發改委目前正在制訂“十四五”期間充換電基礎設施的科學規劃,希望通過科學規劃,優化布局,提高便利度,滿足市民對于綠色出行的需求。

來自于青島充電樁規劃主管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前11個月充電樁與去年12月底的數據相比,增速超過了39%,面對今年新能源車快速增長的局面,充電樁的建設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目前充電樁的建設完全是市場化的行為,政府負責規劃和引導。”這名負責人介紹,在引導充電樁建設方面,政府一直采取的是“適度超前”原則,但新能源車的迅猛發展,還是超出了大家的預測。去年5月青島市曾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指出,爭取到2022年底,全市充電樁保有量達到2.35萬個,2022年的目標在今年11月份就已經被大幅超越,由此不難看出充電樁發展速度之快。

相比之下青島并非個案,來自中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從2020年12月到2021年11月,全國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3.3萬個。然而,無論是全國充電樁的增量還是青島的增量,與新能源車市場170%的增長速度相比,差距依然不小。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以公共充電樁為例,車樁比例為6.49:1,也就是說平均每個公共充電樁對應六七輛新能源車,這其中的市場空白顯而易見。

充電站競爭越來越激烈

市場巨大,但對充電樁運營企業來說卻在遭遇經營困局。“別說盈利,能維持不虧損就算不錯了。”青島德徠灃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海剛告訴記者,他們公司目前擁有6家充電站、70多個充電樁,僅有個別充電站是盈利的,但也只有一兩萬元的利潤。盡管每個充電樁在建設時會得到國家一定的資金補貼,但和每個充電站100多萬的建設投資相比,依靠利潤收回投資可能要幾十年。德徠灃的運營狀況不是個案,一份來自新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國內充電樁市場有50%企業倒閉或退出,30%企業在盈虧平衡線上掙扎,這意味著僅有約兩成企業實現盈利。以特銳德子公司特來電為例,特銳德的財報顯示,2016年至2020年特銳德分別虧損2942.3萬元、1948.9萬元、1.36億元、1.11億元、7769.6萬元,5年合計虧損3.74億元。

“盈利模式單一,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張海剛告訴記者,目前充電樁經營企業全部的利潤幾乎都是依靠“充電服務費”這一項,“電費是一個固定的數額,國家電網定價,他們收多少我們就收多少。”和固定的電價相比,充電樁運營商唯一能調整的就是充電服務費。“去年最高的時候,一度電的充電服務費還能收到0.6元,但今年隨著更多充電站的興起,競爭開始越來越激烈,一度電能收到0.3元的服務費就已經不錯了。”而且為了吸引更多的網約車司機來充電,充電站也會進行調整,“電價有波峰和波谷之分,如果是較貴的波峰電價,我們還得下調充電服務費,讓總價看起來更有吸引力。”

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

相比充電服務費這唯一的收入來源,充電站還要支付額外的運營成本。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很多充電站會租賃停車場的空間資源,通常一個車位每月要支付給停車場800元的費用。如果運營商不支付這筆費用,那來充電的車主往往就要支付額外的停車費,這樣就更不會有車主來充電。”盡管服務費相對較低,但按照目前國內充電樁60KW的功率計算,如果能實現一天24小時不間斷運轉,理論上可以充電1440度,按每度電0.3元的服務費,一個充電樁也會產生432元的服務費收入。一個充電站按10個充電樁計算,每天的理論收入接近13萬,盈利還是非常可觀。但業內人士透露,充電企業想要實現盈利,充電樁平均利用率根本不需要100%,只需要達到10%-15%就足夠。不過,目前青島的公共充電樁利用率不足5%。這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現這種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共充電樁充電價格比家用樁的價格高很多,所以除了網約車,公共充電樁很難吸引家庭用戶。另一方面,就算網約車也都習慣在固定時間段集中充電,這就造成了“閑時用不著,忙時不夠用”的尷尬局面。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作為配套設施的充電樁也再次成為風口,備受資本市場的青睞。5月,星星充電宣布獲得高瓴領投、IDG等跟投B輪融資,融資后星星充電估值為155億元;6月,云快充完成寧德時代等投資的B1輪融資;同是6月,特銳德子公司特來電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進包括國家電投、三峽集團等10家企業的戰略投資;9月,云快充再次宣布完成由蔚來資本等投資的B2輪融資。

但資本的介入,也讓眾多充電樁運營企業感到不寒而栗。“前段時間,有一個充電APP推出了1分錢充電的活動。”張海剛告訴記者,眼下很多充電APP并沒有自建充電樁,他們僅僅是運營平臺,通過和充電站合作的模式,實現為充電站導流的模式。“這些APP背后有資本支持,用燒錢補貼的模式來吸引車主,然后通過控制流量來壓低充電樁運營商的服務費,這樣的惡性競爭手段,可能會讓已經脆弱不堪的充電市場進一步惡化。”張海剛說。

破局舉措 | 多種經營尋求盈利之道

面對盈利困局,張海剛的破局之道是拓展經營產業鏈,“我們正計劃投資成立新能源網約車公司,進入新能源的上游產業,以此來提高充電樁的利用率,增加收入。”張海剛告訴記者,多種經營似乎是行業普遍看好的方式之一。

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兼技術部部長王耀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各運營商也從最初的搶占市場份額轉向提升充電服務品質,并開始探索建立增值服務體系。”運營商可以通過在充電場站增加洗車、餐飲、便利店等增值服務,獲得增值收入。還可以基于信息服務平臺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車輛安全檢測服務,基于充電大數據研發車輛電池安全檢測模型,及時對異常充電狀態進行報警處理,目前部分充電運營商已經與運營車輛集團簽訂服務協議,商業價值逐漸顯現。或者是基于平臺為小微充電運營商提供代運營服務,通過整合小微運營商提升充電網絡整體品質,并獲得利潤分成。

資料來源及致謝

觀海新聞

青島早報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充電樁,新能源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