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交流與直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特高壓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輸電構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輸電技術,具有遠距離、大容量、低損耗、少占地的綜合優勢。
特高壓家族里的兩大孿生兄弟——特高壓交流與特高壓直流,在電網中缺一不可,只有配合使用、相互補充,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比如,500千伏交流與直流是相互匹配的。因此,特高壓交流與直流也是匹配的。如果將500千伏直流比作大型船只,那么,特高壓直流就是萬噸巨輪,需要??堪踩?、穩固的深水良港。這個深水港就是特高壓交流電網。還有另外一個比喻:特高壓直流好比直達航班,一飛到底,中途不能停。而特高壓交流則是高速公路,能快速到達目的地,在中途也有出口,能“停”。
目前,國家電網已累計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一直”特高壓工程。在運在建23項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達到3.3萬千米,變電(換流)容量超過3.3億千伏安(千瓦)。
世界首個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已經快10歲了。該工程最大限度發揮了電網資源調配作用。冬季枯水季節,湖北通過特高壓接受北方火電。夏季豐水季節,特高壓又將西南四川富余水電送到華北電網,緩解山東等地的缺電狀況。這真正做到了南北互濟,水火交融,實現了電網資源的優化配置。9年來,晉東南—南陽—荊門交流特高壓試驗示范工程一直安全穩定運行。
助力西北部地區發展,為東中部地區添動力
我國西部、北部地區的能源資源豐富,實施大規模“西電東送”“北電南送”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
要想富,先修路。而想送電,沒有“路”——通道,肯定不行;想大規模送電,沒有“高速公路”——大容量通道,更不行。特高壓就是這樣的電力高速公路。
目前,國家電網經營區域內的特高壓工程已經累計送電超過9000億千瓦時,相當于從空中運送約2.9億噸標準煤。
我國東中部地區經濟發達,用電基數大、比重高,但一次能源資源匱乏,土地和環保空間有限,保障電力供應的壓力較大。這時候,特高壓大容量、低損耗、少占地的綜合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今年1~8月,特高壓交直流交易電量完成1811.82億千瓦時,相當于100萬臺1匹空調在標準工況下連續運行28年。
可以說,如果沒有特高壓工程的遠距離輸送,西部地區的清潔能源無法外送,當地的經濟發展也無從談起。如果沒有特高壓工程實現能源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單純依靠分布式能源,東部地區“僧多粥少”的電力供應局面無法改變。
改善生態環境,帶動產業發展,特高壓走出國門
目前,華東、華北地區燃煤電廠分布密集。在西部、北部能源基地集中建設大容量燃煤坑口電站及新能源電廠,通過特高壓工程外送,煤炭綜合利用效率高、排放治理效果好。
國家電網有8條特高壓交直流工程納入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根據測算,這8條特高壓交直流工程加上酒泉—湖南、扎魯特—青州兩項特高壓直流工程,每年可減少燃煤消耗1.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3.2億噸、二氧化硫88萬噸、氮氧化物94萬噸,顯著改善東中部環境質量。
特高壓電網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效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測算,“十三五”期間,包括特高壓工程在內的電網工程規劃總投資2.38萬億元,帶動電源投資3萬億元,合計約5.4萬億元,年均拉動GDP增長超過0.8個百分點。
特高壓不僅在國內遍地開花,還走出了國門。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并將特高壓技術和設備輸出到國外。公司成功中標巴西美麗山水電特高壓直流送出一期與二期項目,實現了我國特高壓技術、裝備、工程總承包和生產運營成套“走出去”。
特高壓,世界電力的珠穆朗瑪峰,實現了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引領,帶來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未來,特高壓工程還會靜靜佇立,默默輸送更多清潔能源。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