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財政部日前發布關于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通過統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明顯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保護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指導意見明確,到2020年,長江流域保護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機制更加完善,上下聯動協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對地方、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效益更加凸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財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附全文:
關于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
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
財預〔2018〕19號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省(直轄市)財政廳(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推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建立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長效機制,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推動形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工作格局,強化財政職能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促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與保護擺在優先位置,強化宏觀與系統的保護,加快環境污染治理,加快改善環境質量,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以綠色發展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統籌兼顧,有序推進。以建立完善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態補償和保護長效體系為目標,優先支持解決嚴重污染水體、重要水域、重點城鎮生態治理等迫切問題,著力提升生態修復能力,逐步發揮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生態效益,構建生態補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明確權責,形成合力。中央財政加強長江流域生態補償與保護制度設計,完善轉移支付辦法,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激勵引導機制。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建立相鄰省份及省內長江流域生態補償與保護的長效機制。
獎補結合,注重績效。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根據生態功能類型和重要性實施精準考核,強化資金分配與生態保護成效掛鉤機制。讓保護環境的地方不吃虧、能受益、更有獲得感,充分調動市縣級政府加強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三)目標任務。
通過統籌一般性轉移支付和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建立激勵引導機制,明顯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保護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到2020年,長江流域保護和治理多元化投入機制更加完善,上下聯動協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更加健全,中央對地方、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效益更加凸顯,為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提供重要的財力支撐和制度保障。
二、中央財政加大政策支持
(一)增加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的生態權重。中央財政增加生態環保相關因素的分配權重,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相關省(市)地方政府開展生態保護、污染治理、控制減少排放等帶來的財政減收增支的財力補償,進一步發揮均衡性轉移支付對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和保護的促進作用,確保地方政府不因生態保護增加投入或限制開發降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二)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對長江經濟帶的直接補償。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安排,調整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分配結構,完善縣域生態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加大對長江經濟帶的直接生態補償,重點向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上游地區傾斜,提高長江經濟帶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的生態保護和民生改善能力。
(三)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獎勵政策。支持流域內上下游鄰近省級政府間建立水質保護責任機制,鼓勵省級行政區域內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責任機制,引導長江經濟帶地方政府落實好流域保護和治理任務,對相關工作開展成效顯著的省市給予獎勵,進一步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
(四)加大專項對長江經濟帶的支持力度。在支持開展森林資源培育、天然林停伐管護、濕地保護、生態移民搬遷、節能環保等方面,中央財政將結合生態保護任務,通過林業改革發展資金、林業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等向長江經濟帶予以重點傾斜。把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項目的優先選項,中央財政將加大對長江經濟帶防護林體系建設、水土流失及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等工程的支持力度。
三、地方財政抓好工作落實
(一)統籌加大生態保護補償投入力度。省級財政部門要完善省對下均衡性、重點生態功能區等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不斷加大對長江沿岸、徑流區及重點水源區域的支持。省以下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涉及生態環保等領域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引導各責任部門協調政策目標、明確任務職責、統籌管理辦法、規范績效考核,形成合力明顯增加對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的投入。探索建立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和治理方面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整合機制。對相關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的結轉資金,地方可以制定更加嚴格的資金統籌辦法,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二)因地制宜突出資金安排重點。省以下各級財政部門要緊密結合本地區的功能定位,集中財力保障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的重點任務。水源徑流地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為有機整體,重點實施森林和濕地保護修復、脆弱湖泊綜合治理和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增強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水質修復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排放消耗地區要以工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城鎮污水垃圾處置為重點,構建源頭控污、系統截污、全面治污相結合的水環境治理體系。工業化城鎮化集中地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水資源配置,強化飲用水水源保護,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滿足生態系統完整健康的用水需求。對岸線周邊、生態保護紅線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落后產能排放整改或搬遷關停要給予一定政策性資金支持。
(三)健全績效管理激勵約束機制。省級財政部門要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推動建立有針對性的生態質量考核及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體系,綜合反映各地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考核結果與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及相關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明顯掛鉤,對考核評價結果優秀的地區增加補助額度;對生態環境質量變差、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標、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不力和生態扶貧工作成效不佳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對轉移支付資金予以扣減。
(四)建立流域上下游間生態補償機制。按照中央引導、自主協商的原則,鼓勵相關省(市)建立省內流域上下游之間、不同主體功能區之間的生態補償機制,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動開展省(市)際間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試點,推動上中下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中央對省級行政區域內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省份,以及流域內鄰近省(市)間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的省份,給予引導性獎勵。同時,對參照中央做法建立省以下生態環保責任共擔機制較好的地區,通過轉移支付給予適當獎勵。
(五)完善財力與生態保護責任相適應的省以下財政體制。省級財政部門要結合環境保護稅、資源稅等稅制改革,充分發揮稅收調節機制,科學界定稅目,合理制定稅率,夯實地方稅源基礎,形成生態環保的穩定投入機制。推進生態環保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明確省以下流域治理和環保的支出責任分擔機制,對跨市縣的流域要在市縣間合理界定權責關系,充分調動市縣積極性。
(六)充分引導發揮市場作用。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推動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建設。研究實行綠色信貸、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政策,探索排污權抵押等融資模式,穩定生態環保PPP項目收入來源及預期,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和機構參與中長期投資建設。探索推廣節能量、流域水環境、濕地、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和水權交易等生態補償試點經驗,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吸引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文明建設領域。
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會同相關部門,健全工作機制,完善相關領域配套措施辦法。省級財政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加強對市縣財政部門的工作指導。市縣財政部門要結合自身實際,明確本地區工作重點,切實抓好落實。要做好信息發布、宣傳報道、輿情引導等工作,形成人人關心長江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有效調動全社會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性。
財政部
2018年2月13日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