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警不準,結果滯后,手段和方法落后等是煤炭經濟運行預警工作缺乏指導價值的主要原因。這需要引起能源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煤炭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環節,其平穩運行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然而,中國煤炭經濟運行并非是穩定的,而是表現出 周期性的波動。如果波動過于劇烈,勢必會影響能源供給的穩定性,進而威脅到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應當使其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范圍內,這就需要對煤炭經濟進行預警,通過政府預先的宏觀調控來避免過于劇烈的波動。正是出于這種考慮,近年來,中國政府開始逐步重視對煤炭經濟運行的預警工作并在實踐應用上取得初步性進展。但是由于缺乏經驗,預警實踐還存在著結果與客觀實際不一致的問題。
煤炭經濟運行預警“黃綠燈”
1. 實踐現狀。煤炭經濟運行預警指的是通過對煤炭經濟運行狀況和發展態勢的監測與分析,對即將出現的問題提前發出警報,使煤炭領域的管理部門和企業及時采取對策、解除警患,避免造成重大損失,確保煤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一種機制。
2007年,是極為重要的一年。從這年開始,政府管理部門針對能源尤其是煤炭,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比如:2007年初,《中國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預警應急體系; 2010年4月溫家寶重申了要加強針對能源經濟運行的預警。在此基礎上,中國煤炭經濟運行預警工作全面啟動。相關機構紛紛設立獨立的預警部門,開始為實踐做準備,其中包括從流程設計到方法選擇等一系列過程,并邀請煤炭領域的專家進行預警方案的論證。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預警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2012年6月,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開始著手研究和編制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并從7月起定期向全社會發布。至此,煤炭經濟運行預警實踐開始走向了高峰。
目前,通過預警實踐,中國煤炭經濟領域主要形成了如下幾個報告或指數:發改委煤炭行業運行報告。國家發改委對每個月煤炭行業運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發表比較簡短的行業運行報告。該報告把當期數字逐項列舉出來,并沒有進行主觀分析。
煤炭市場運行綜述報告。由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按月發布,其核心是煤炭市場供求。
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和預警指數。該指數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于2010年1月下旬共同研究編制并聯合發布。其中,中經煤炭產業預警指數是以行業先行指數為核心的預警指數。
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中國煤炭運銷協會自2011年6月開始,著手研究、編制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經過一年來的研究和論證,自2012年7月起開始在國家煤炭工業網和中國煤炭市場網定期向全社會發布。截至目前,該指數已發布5期。
2. 預警結果存在的問題。在中國,由于煤炭經濟運行預警的開展時間比較短,國外同行業可借鑒的經驗也相對缺乏,導致目前預警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里僅列出預警結果方面的問題。
(1)預警結果不客觀。當前煤炭經濟運行的預警實踐中,有一些明顯與事實不符。例如中國煤炭經濟在2010年第四季度出現了一些運行過熱的勢頭,煤炭價格不斷上漲,趨勢明顯。尤其是從10月25日到11月25日這一個月,秦皇島山西混優(>6000卡)價格從745元/噸直線上升到815元/噸,每噸上漲70元,漲幅接近10%。針對這一態勢,發改委實施了相應的規制措施,明確提出:年度重點電煤合同價格維持上年水平不變,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漲價。因此,保守地說,四季度中國煤炭經濟較熱,應在“黃燈區”內運行。然而,在發布的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與預警指數中,卻有著如下結論:預計四季度煤炭產業景氣度總體上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會放緩,中國煤炭經濟仍將處于“綠燈區”內運行。再如,2011年第四季度煤炭產業經濟形勢發生驟變,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強經濟周期,煤炭需求放緩、庫存增加、價格下跌,煤炭產業風光不在,但三季度的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與預警指數卻認為:第四季度仍有望繼續保持緩慢上行。此外,2012年9月發布的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預計10月份煤炭市場景氣指數將沉潛于-40以下的深度寒冷區內,但事實上10月份市場回暖跡象明顯,景氣指數達到36.3。可見,預警實踐與客觀實際仍存在著一定出入。
(2)預警結果滯后。煤炭經濟運行預警的目的在于使政府部門、行業機構、企業單位等相關部門提前明確即將發生的警情,并依據警報程度做出事先的調控。這就要求預警結果必須足夠及時。然而,當前的預警結果不僅缺乏及時性,甚至有些滯后。比如,中經煤炭產業預警指數在2008年第三季度末和2011年第四季度末才分別提出煤炭經濟運行“偏熱”或“偏冷”的警報,實際上,這種“偏熱”局面在當年7、8月份、“偏冷”局面在當年11月份已經充分表現出來,并可根據期間的煤炭價格走勢準確地予以判斷。這樣,預警結果至少滯后了1個月的時間,并沒有起到“預”的效果。此外,在2012年12月份中旬時,11月份的全國煤炭產業景氣指數仍沒有發布,直接影響到相關部門對于12月的調控。中經煤炭產業景氣指數也普遍存在已進入下一季度很長時間,但上季度指數仍未發布的情況。
(3)預警結果權威性不夠。權威且具公信力的預警結果是開展煤炭經濟預警工作的最終目的。然而,當前中國并未真正形成對煤炭行業以及社會各界具有實質影響力的權威性指數或報告。其中,發改委煤炭行業運行報告和煤炭市場運行綜述報告只涉及了中國煤炭經濟運行的某些方面,研究深度和廣度尚顯不夠,媒體合作與發布平臺也存在缺失;中經煤炭產業指數由國家統計局與經濟日報合作編制,盡管具有一定權威性,但煤炭行業似乎對其關注度并不夠;而同樣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煤炭運銷協會編制的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盡管有一些行業基礎,但運行時間不長,社會各界又對其知之甚少,這些都影響了其權威性的形成。
存在問題的四大成因
1. 預警理論支撐體系尚不完善。
目前,中國關于煤炭經濟運行預警的理論研究還十分薄弱,難以為預警實踐提供堅實、完善的理論支撐。縱觀煤炭領域的預警實踐,絕大多數都是以經濟波動理論和經濟周期理論為基礎的。當然,研究者將研究重心放在實踐上有其現實需求:當今煤炭經濟運行呈現出波動頻繁、無序、劇烈的新特點,亟需將預警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但若一味地注重應用而忽略了對經濟預警理論的總結與升華,恒久不變的理論將很難解釋煤炭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也就很難對具體實踐做出正確指導,最終影響實踐結果。這樣不僅無法為決策者提供正確的調控依據,還給煤炭經濟甚至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不良影響。
2. 預警主體間缺少協調性。
一方面,目前有多個部門和單位參與了煤炭經濟運行的預警,包括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統計局、煤炭工業協會等等。這種現狀不僅造成了財力、人力的浪費,還降低了預警工作的整體效率。另一方面,中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行業協會、企業為主體的煤炭經濟預警體系,一般來說,煤炭企業提供諸如煤炭產量等數據,政府、行業協會等部門對這些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并展開研究分析。其中,煤炭企業的經營情況,是預警數據的直接來源,可是一方面出于核心數據保密(如凈利率)的考慮,其上報數據的真實性值得懷疑;預警結果還需要通過某些層面上的審核,最終使預警缺乏時效性。
3. 預警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中國的煤炭經濟運行預警雖已進入正軌,但仍然存在著預警手段與方法落后的現象,致使中國煤炭預警的準確度和及時度都無法得到保證。只從定性角度進行的預警,已經不適應于當前的預警實際。很難判斷多種影響因素產生“合力”的方向及程度。此外,煤炭產業景氣指數和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雖然對方法進行了改進,但仍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如不同重要程度的指標被等權重合成,嚴重影響了預警結果的正確度。
4. 預警指標體系存在缺陷。
建立指標體系的目的在于使影響因素完成由定性到定量的轉變,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指標,反映影響因素的變化,進而反映煤炭經濟運行的整體變化。盡管中國目前存在若干個煤炭經濟運行預警指標體系,但仍存在著一些缺陷。一是指標不全面,二是指標間相關性過強,三是已失效的指標仍被使用。
煤炭經濟運行預警四建議
1. 強化預警理論研究。科學夯實的理論指導是預警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目前中國薄弱的預警理論和研究力量投入,難以為預警實踐做出正確指導,這勢必影響預警結果,進而無法為決策者提供正確的調控依據,最終給煤炭經濟甚至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建議在設立能源經濟或煤炭經濟學科的高校建立專門的預警理論研究機構,利用專家學者在能源經濟理論方面的優勢,對傳統的基于經濟周期的預警理論進行升華,以得到更具指導意義的預警理論。
2. 明確預警領導主體。鑒于煤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地位以及煤炭經濟運行預警工作的重要作用,建議以國家能源局作為領導主體對整個預警過程所涉及的部門進行統一組織,并根據各部門的特點分配工作,分別承擔數據收集、研究分析、宣傳發布等具體職能,以提高預警工作的效率,使預警結果更加及時準確。同時,加強同權威媒體如報社、網站、雜志等的合作,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完善信息發布平臺,同時積極邀請經濟學家或行業專家對指數進行解讀并同步發布,以增強預警結果的權威性。
3. 創新預警方法。預警方法的落后直接影響了預警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創新,使其在保證預警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當然,任何新的方法都不可能是“無源之水”,中國煤炭經濟運行預警方法的創新也只能是基于之前方法的創新,這里要注意突破兩個方面的限制:第一,國別的限制。世界范圍內,由于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預警工作開展得比較早,其研發的預警方法往往比較先進,比如擴散指數法、合成指數法等經濟預警領域的主流方法都是由美國等國家率先提出的。因此,建議要不斷學習國際上最新最有效的預警方法,在此基礎上加以修改,從而得到適合中國國情的預警方法。第二,行業的限制。當前經濟預警已經在諸多行業中展開,如糧食、房地產、銀行業等等。建議要充分借鑒其他產業經濟中已經通過實踐檢驗的預警方法,再根據煤炭經濟的運行特點加以改進,以得出適用于中國煤炭經濟的預警方法。
4. 進一步完善指標體系。優化指標體系是進行煤炭經濟運行預警的首要環節,其最終目的是將預警指數應用于中國煤炭經濟的運行實際,使煤炭管理部門、煤炭企業等機構提前了解煤炭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運行趨勢及程度,以便事先做出正確決策。在當前,建議結合中國煤炭經濟運行的影響因素,對已有指標體系進行全面總結梳理,在堅持客觀性、全面性、及時性、密切性、明確性、數據可得性原則基礎上,對其進行一系列的增加、修改、刪除等操作,使之更加全面、相關性更低、更能反映客觀實際。同時,在指標設計環節,建議將先行指標、一致指標、滯后指標這三類指標同時添加到整個指標體系中,以確保預警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此外,每種指標體系都有其所適應的環境,而環境是不斷變化的,指標體系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才能準確地反映情況。因此,建議按照客觀環境的要求設計煤炭經濟運行預警指標體系,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以適應客觀實際,進而更好地為中國煤炭經濟運行預警服務。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