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里安裝了屋頂電站,40天發電量大概400度左右,1度電1塊錢,就是400塊錢收入。”位于平順縣大山深處的尖坪村,村民張海倉自從家里安裝了屋頂電站,足不出戶就能有收入,這讓他十分高興。原來去年年底,不足300口人的尖坪村實現了分布式光伏屋頂電站并網發電,這也是我市光伏扶貧項目首個并網發電的村子,目前包括張海倉在內,村里已有10戶貧困戶安裝了屋頂電站。
張海倉說,自家的電站建設費用原本需要2.7萬元,但是在各級政府扶貧款項以及定點幫扶單位的幫助下,自己只出了4000元就建起來了,并且山里陽光充足,兩年左右就可以把安裝費收回來,而一個光伏電站使用壽命是25年,剩下23年等于不花一分錢就有了穩定收入,對于像他這樣缺乏勞動力的貧困家庭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
眼見張大爺家靠屋頂電站賺了錢,村里不少人也想在自家屋頂上裝一臺,可是4000元的安裝費還是讓很多人犯了難。在尖坪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有36戶,如何解決其余26戶的安裝問題就成了擺在村委會面前的頭等大事,為此村支部書崔顯紅說,下一步,他們會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幫助村民們脫貧致富。
如今,光伏電站在農村早已不是稀罕物,除了建設屋頂電站,不少村子還利用田間地頭、蔬菜大棚建設大型光伏電站,農光互補兩不誤。在平順縣西溝村,村里就通過爭取上級資金和自籌方式在香菇大棚上建起了一座300千瓦的光伏電站,預計并網發電后可實現年收入40萬元,這些錢將全部用于村辦養老院,全村90多位孤寡老人直接受益于光伏電站項目。
而沁縣端村則利用扶貧資金建起一座55千瓦的光伏電站,將會以收益分紅的形式來保障貧困家庭基本生活收入,由過去的“輸血扶貧”變為“造血扶貧”。“并網以后預計每年收益8萬元,25年下來收益可達200萬元。我們會將這所有的收益合理地分配到貧困群眾的手中,讓大家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該村村支部書記裴建紅說。
光伏扶貧的實施和示范推廣不僅實現了扶貧到村、精準到戶,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我市本地就有潞安太陽能、晨洋光伏、日盛達等多家光伏企業,在產品優先使用、市場推廣、成本控制等方面優勢明顯,這也為推動我市光伏扶貧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目前,全市5個國家級和省定貧困縣共有42個貧困村建起了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4000千瓦,3437戶貧困戶從中受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