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也是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國。2014年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達到7700億立方米,其中居民、商業、工業、交通及發電等市場化層面的用氣量達到690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構成中,天然氣發電占到2306億立方米,其次是工業用氣,消費量達到2166億立方米,再次是居民用氣,消費量達到1435億立方米,商業和交通用氣量大約在1000億立方米。與2010年天然氣消費結構相比,可以發現,2014年用于發電的天然氣消費量較2010年增長了10.3%,工業用氣量、居民用氣量、商業和交通用氣量分別增長了12.1%、6%、11.5%和14.6%。
進入2015年之后,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增速雖有下降,但產量依然在保持增長,天然氣消費結構在沿用之前年度的“傳統”的同時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的表現是,美國天然氣發電量在4月首次超過煤炭發電量,這可是EIA自1973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首次。雖然在其后的5月,煤炭發電量再度超越天然氣發電量,但從發展趨勢看,天然氣發電量上升已是不可阻擋。EIA的估計是2016年美國煤炭發電量可能還將高于天然氣發電量,可能該年度也就是個過渡年份。煤炭發電量份額的下降有新能源發電量增長的影響,主要還是受天然氣發電量上升的擠兌。第二個表現是美國的業界正在規劃建設一批天然氣化工項目,以消化日益增長的天然氣。目前有一批天然氣化肥和甲醇項目正在美國各地規劃上馬。近期規劃顯示,2016年在美國墨西哥灣地區將規劃建設三個甲醇生產企業和一座大型化肥企業,年消費天然氣量在50億立方米。此外,還有一批年天然氣消費量在10億立方米的生產企業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陸續建成。業界上馬天然氣下游利用項目的一個重要原則是就近消化。例如在北達科他州投資者就計劃利用該州頁巖氣的生產優勢,在2018年新建兩座合成氨生產企業,年均天然氣消費量也在10億立方米左右。短期看這股建設熱潮將要持續至2018年。EIA估計到2015年年末,工業消費天然氣將比2014年增長3.4%,到2016年這一比例將增長至3.9%。
美國天然氣能大規模地消費和推廣,與天然氣價格優勢和管網基礎設施的優勢是分不開的。“頁巖氣革命”爆發之后,大量美國國內投資和國際投資流向美國,為“頁巖氣革命”添薪加柴。頁巖氣產量在這樣的環境下保持了持續穩定增長。到2013年時頁巖氣產量占全美天然氣產量已達到40%,頁巖氣成為美國天然氣產量主要增量。由于天然氣供應充足,加之天然氣出口在美國一直沒有解禁,國內天然氣供應充足,國內天然氣價格長期低迷,長期維持在4美元/千立方英尺之下,廉價成為天然氣應用主體包括居民和企業的一筆重大福利。此外,美國的天然氣管網四通八達,基礎設施完善,對其市場化定價及現有供需格局下的天然氣低價位水平起到了奠基作用。美國州際及州內天然氣管網里程達到30.5萬英里,有近210個天然氣管網系統、1400座加壓站和1.1萬個分輸點、400座地下儲氣庫和100座液化天然氣(LNG)調峰設施,有49處隨時可用于天然氣進出口的港口設施。美國天然氣定價也早已實現了能體現市場化定價水平的氣—氣定價模式。此外,美國政府對環境問題的重視也是造成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如美國環境保護部推行的空氣質量標準,由于嚴格強調減少和控制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使得不少火力發電企業關門。美國環境保護署新近推出的潔凈能源計劃建議到2020年開始實施。若該計劃實施,可能會有更多的火力發電企業退出電力生產舞臺,屆時天然氣替代將成為重要選擇。
總的看來,美國能消化掉如此龐大規模的天然氣,主要是受供應充足背景下市場化定價導致的低價格、完善的管網基礎設施,以及政府規制等因素推動,這一點對我國有借鑒意義。目前,中國天然氣供需結構正在經歷轉型。之前一些年度,國內天然氣消費始終供不應求,因此業界發展天然氣產業的呼聲甚高。如今情況出現了一些變化,國際市場的天然氣價格在下降,氣源供應充足,國內不少人反倒開始擔心天然氣多得用不了了,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考慮到我國環境目標硬約束,以及用低碳清潔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對解決此問題的有效實用性,鼓勵和加快我國天然氣消費是必須的。
美國的經驗可以借鑒,但完全復制美國模式是不現實的。中美兩國在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基礎和積累方面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對美國經驗的借鑒一定是漸進式的,不過在“漸進”的過程中適度“跨越”也不是不可能。
具體到我國天然氣消費推廣發展路線,當前應重點考慮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加大管網和接收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這是理順天然氣價格、實現市場化定價的前提條件。不僅要規劃好干線建設,支線建設也不可或缺。在當前天然氣價格低迷和國內天然氣定價改革還不到位條件下,基礎設施建設以管道氣和LNG進口氣能夠就近消化、節省長距離運輸成本為原則,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天然氣價格壓力。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構成與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民用氣價格要高于商業和工業用氣,這一點與國外正好相反。其次是調整天然氣利用政策,具體表現在加快天然氣發電和天然氣化工產業的發展力度,根據未來的天然氣基礎設施規劃布局,合理制定天然氣下游產業發展規劃,努力實現區域天然氣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再次是財稅和碳稅等環境政策跟進,政策調整既要對重點領域予以扶持和鼓勵,更要防止在能源價格低位運行下的能源逆替代現象出現。(作者為經濟學博士,能源經濟學者)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