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場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慢進亦退。今年一季度,最令人擔憂的同煤集團面對經濟下滑、市場低迷的嚴峻形勢,卻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實現了營業收入和利潤同比、環比逆勢增長。
同煤贏在哪兒?是偶然因素還是厚積薄發?曾經的同煤,職工人數多,企業包袱重。如今的同煤,面目一新,已非傳統意義上的煤炭企業:煤炭產業高產高效,煤電一體化漸入佳境,煤化工項目蓄勢待發,新興產業亮點頻閃。與同類企業相比,同煤贏在轉型升級看得準、拿得穩、走得快,贏在提質增效抓得早、做得好。
從這個意義上說,同煤這一案例,既有傳統煤炭企業自我完善、逆勢發展的寶貴啟示,也為山西乃至國內煤炭企業轉型發展做出了積極探索。
今年一季度,受需求不旺、市場低迷、價格下跌、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我省煤炭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運營困難。而同煤,卻在逆勢之下實現了破解困局、平穩發展。同煤是如何做到的?
一組精彩的數據令人驚嘆: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35億元,同比增加119.2億元、增幅28.6%,環比去年四季度增加26億元、增幅5.1%;完成利潤1.2億元,同比增加5191萬元、增幅71.8%,環比去年四季度增加548萬元、增幅4.6%,工資持平。
數字的背后,是同煤人緊扣轉型主題、打破發展瓶頸、實現逆勢增長的生動實踐。這既讓同行們刮目相看,也給轉型中的山西帶來信心、力量和啟示。
如何做“大”又做“強”?
【啟示一】產業升級是煤炭產業必由之路。只有安全集約、高產高效,才能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進而轉變為發展強勢
了解同煤的人都知道,同煤有“兩大包袱”:一是口泉溝等10個老礦資源枯竭、人員無法安置,每年虧損超過30億元;二是企業辦社會,每年補貼也超過30億元。
對同煤來說,“兩大包袱”形成由來已久,不能簡單地一推了之,必須背負并妥善解決。但連續低迷的煤炭形勢,無疑讓同煤雪上加霜。
煤炭主業是煤炭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同煤打出的第一張牌,是打造煤炭產業升級版。
先抓“大”。2011年以來,同煤領導班子提出,重點推進11個千萬噸級現代化礦井建設,目標是每座礦井1000人、1000萬噸產量、10億元利潤。
在塔山、同忻2座千萬噸礦井已達產的基礎上,麻家梁、東周窯、馬道頭、色連等8個年設計能力1000萬噸以上的礦井陸續進入試生產、基建或擬建狀態。目前,同忻礦按照一井一面1000人的模式正式運營。該礦2013年實現利潤達15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利潤3.8億元,是真正意義上的集約高效現代化礦井。
更重要的是,千萬噸礦井人員少、工效高,大大攤薄了整個企業的平均成本。2013年,千萬噸礦井噸煤平均成本是云岡溝5座礦井的46%,是口泉溝10座礦井的29%——現代化礦井高產高效的集群效益凸顯無疑。
再抓“細”。同煤將塔山、同忻礦等千萬噸大礦作為首批試點,大力推行流程再造,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流程再造不僅投資小、效益大,而且見效快。同煤計劃在3年內投資34億元,通過超前銜接、優化設備、完善系統、改造配套等途徑,對塔山、同忻、麻家梁、金莊4座千萬噸礦井實施流程再造,預計挖掘煤炭生產潛力可達2700萬噸。
以同忻礦為例,投資5.9億元,短期內即可挖掘煤炭生產潛力400萬噸。如果新建一個400萬噸礦井,不僅投資要增至20多億元,還要花費8至10年的籌備建設期。此外,在滿足安全、通風、設備穩裝需要的前提下,該礦通過優化系統設計,僅將巷道寬度由原先的5.8米變為5.3米,就節支掘進綜合費用1600多萬元……
在新礦井保盈、挖潛的同時,同煤雙管齊下對老礦井進行了“消腫”減虧。一方面礦井資源接續按照盈虧平衡點確定延深能力,一方面采取人員分流等 “消腫”措施,保證投產即減虧、達產能持平或盈利。
隨著煤炭產業的全面升級、由大變強,同煤不僅迅速夯實了發展的基石,而且增強了市場話語權和抗風險能力,同時將虧損一點點“拗”回來,最終實現了整體盈利。
2013年,同煤千萬噸礦井實現利潤35.8億元,彌補了口泉溝等資源枯竭礦36億元的虧損。今年一季度,新建礦井原煤產量同比增加124萬噸、實現利潤8.7億元,再次實現以量增效。
如何“看得準”還要“抓得穩”?
【啟示二】煤電聯營是能源發展大勢。順勢而為、把握機遇,煤電兩家不但“緊攥拳頭”,還產生了“1+1>2”的聚合效應
同煤所產煤種為優質動力煤,具有低灰、低硫、低水和高熱量、高灰熔點、中揮發分“三低、兩高、一中”的顯著特點,素有“工業精粉”之稱。從化學成分上來看,這一煤種是最理想的電煤。
同煤抓住機遇,打出了發展企業第二張牌——進軍下游產業、發展電力產業。
2006年4月,同煤首座電廠投產運行,結束了企業有煤無電的歷史。隨后,從塔山、軒崗電廠到王坪電廠,同煤的電力發展之路快馬加鞭。到2011年底,同煤總裝機容量達到314萬千瓦。
2012年重組漳澤電力,是同煤精準把握市場機遇、大膽進行煤電重組的一次創造性嘗試。
是時,國內電力行業全行業虧損,但煤炭行業的日子也不容樂觀。“煤”吃“電”,無異于敢為天下先的“吃螃蟹”。但同煤胸有成竹。
重組漳澤電力,一是市場機遇千載難逢。2010年、2011年漳澤電力連續兩年虧損超過15億元,面臨退市風險。而導致漳澤電力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動力煤煤源。二是同煤的自身優勢可與漳澤電力形成互補。同煤是國內最大的動力煤生產基地,生產礦井遍布大同、朔州、忻州、臨汾、運城等全省各地,同煤重組漳澤電力既能合理配置資源、節省雙方運營成本,又能實現煤電優勢互補。
重組后,煤電互補成效很快顯現:
漳澤電力迅速扭轉頹勢,2012年即減虧2.6億元。2013年上半年同比增利2.7億元,成功摘掉ST,恢復了正常交易。市值升值,保護了中小股東的利益,股票的投資價值明顯增強。
同煤收獲“一舉三得”:一是實現了低成本快速擴張;二是形成了一邊新建坑口電廠、一邊兼并重組電廠的“兩條腿走路”發展模式;三是為自身電力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技術、人才和融資平臺。
這次煤電重組,抓得早、做得快、走得穩,不僅將同煤電力產業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而且標志著我省以資本市場為紐帶、以資源優勢為互補、推動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取得了重大突破。
自此,同煤電力產業發展一日千里。2013年,同煤加快建設運城、長治、大同三大煤電基地,電力裝機容量達到了1110萬千瓦,一躍成為全省第一大電力企業;全年消化原煤1500萬噸,發電323億千瓦時,實現利潤8.8億元。
今年一季度,電力產業在煤市低迷的情況下挺身而出,增加利潤占到同比利潤增加額的27.7%。同煤苦心追求多年的煤電兩大產業雙輪驅動、優勢互促、共同支撐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如何求“特”又求“優”?
【啟示三】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是轉型關鍵。只有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轉型項目示范帶動作用,才能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
嚴峻的經濟形勢使同煤人又一次深刻地警醒:單靠挖煤、賣煤已經不可能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就地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是同煤因地制宜打出的又一張轉型牌。
在同煤集團公司60萬噸甲醇項目建設現場,雄偉壯觀的主機房,高聳入云的氣化爐,一座現代化的煤化工企業初具規模。這是目前世界上單機最大的甲醇項目之一,也是我省在建最大的煤化工項目。
要搞煤化工項目,需要一手抓原料,即煤源供應;一手抓效益,即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中間還得抓技術,現代煤化工產品鏈可以延伸很長,關鍵是需要技術支撐。
同煤搞煤化工有什么優勢呢?一是資源優勢,同煤所產的優質動力煤,除了用于發電以外,還是煤化工產品的重要原料和燃料。二是成本優勢,在煤化工產品中原料用煤成本較大,同煤年產原煤1.5億噸以上,煤源充足;在煤源地搞煤化工,還可有效減少原料供應環節,降低運輸和交易費用。三是資金優勢,煤化工產業資金密集,同煤擁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可確保資金及時跟進。
正是綜合考慮了煤種適應性、水資源、土地資源和環境等支撐條件,同煤打出了轉型發展的 “組合拳”。
目前,60萬噸甲醇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增長”的效益已經顯現。總經理張俊龍介紹,從煤到氣化,再到合成甲醇,流程雖不復雜,但鏈條一拉長、效益即翻番。年生產60萬噸甲醇可就地消耗130萬噸煤炭,實現了煤炭資源的就地轉化。按目前噸煤320元煤價計算,銷售130萬噸煤炭的收入4億多元,轉化為每噸2500元的甲醇后收入可升至15億元。
依托甲醇項目,同煤還將延長產業鏈,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年內,同煤將開工40億立方米煤制氣項目和年產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
到“十三五”中期,同煤煤化工板塊將形成規模,可就地轉化煤炭超過700萬噸,實現效益翻番,成為與煤、電并重的第三主業。
在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煤炭這種原料被綜合利用到了極致。
從開采源頭、轉化過程直至終端利用的各個環節,煤炭將 “兩礦十廠一條路”13個項目 “串”在一起,各項目首尾相接、環環相扣,上一個單位的廢料,正好是下一個單位的原料。目前,塔山園區已形成 “煤-電” “煤-化工”“煤-建材”三條完整的產業鏈,真正實現了煤炭的 “有限資源、無限利用”。
利潤只有98元,經過整個園區循環延伸后,噸煤利潤增加了13元;再加上坑口電廠節約的運費、矸石及粉煤灰的治理費用,噸煤又創造間接利潤23元。
2013年,塔山和“王坪-小峪”兩個園區共實現產值258億元、上繳稅費43億元。今年一季度,塔山園區實現產值38.5億元、利潤6.97億元。
循環經濟不僅成為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真正實現了煤炭的清潔、安全、高效、低碳利用。
如何既“渡難關”又“求發展”?
【啟示四】市場倒逼是改革良機。只有勇闖市場、苦練內功,才能在破解難題中輕身快跑,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不斷攀升
一邊是煤炭市場低迷,一邊是煤企間競爭白熱化,是偃旗息鼓、主動退縮,還是奮發有為、放手一搏?同煤的答案只有一個字:搏!
同煤的董事長、總經理身先士卒,帶隊跑市場、訪用戶、促銷量。銷售關口前移到秦皇島,成立了區域銷售公司;推行銷售承包制,實行量、價、回款與工資掛鉤;根據用戶需要調整優化入洗量、發熱量等級等參數,多銷效益煤……
“過去我們的銷售好比麻袋里裝土豆,現在是裝滿土豆塞花生,花生縫里塞豆子,豆子縫里灌小米,把這一麻袋裝得實實在在。”這就是同煤立說立行的“銷售經”。
過去,同煤只抓下水煤沿海用戶,如同抓土豆。現在,先把沿海用戶的二級用戶又開發了一遍,就是抓了花生;再通過沿海進江銷售煤炭,就是抓了豆子。下一步,豆子、小米延伸到哪里?就是要深入到每一個廠點。
多一點積極、多一點主動的銷售,保證了企業的收入、保證了企業的發展。今年一季度,同煤完成銷量3534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55萬噸。
煤炭產業進入理性發展時期,同煤還做好了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
每月6日,同煤董事長和總經理都會主持召開經營分析例會,一筆一筆算成本,一項一項定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將成本壓縮指標與負責人的“帽子”和“票子”掛鉤;今年采購計劃將再降10%,生產成本再降10元,各項費用再壓縮10%。
曾經,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掩蓋了機制體制的問題。如今,隨著市場需求的退潮,問題水落石出,改革勢在必行。
同煤先從資金抓起。2013年2月,同煤財務公司掛牌。盡管這是省屬5大煤炭企業里最后一家投入運營的財務公司,但對同煤而言意義非同一般。長期以來,同煤在資金使用上存在高閑置的資金沉淀在商業銀行、借入高額的貸款、產生高額的財務費用等問題。
財務公司成立后的第一項工作,迅速清理了“三高”歷史遺留問題,并積極開展相關業務,通過調節財務杠桿降低了企業的投資風險。2013年,在銀監會的年度考核中,同煤財務公司監管指標全部達標,凈資產收益率、資產收益率排名均進入全國前三名。
寶貴的資金被用活用足了!2013年,同煤存量資金提速增效,增量資金規模降低,財務杠桿趨于合理。節約財務費用高達5.1億元,實現利潤2.55億元,創造直接效益7.6億元。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利潤1.1億元。
穩定充足的資金,為同煤推進千萬噸級項目建設、煤電一體化戰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還有效控制了資產負債率,企業實現了血脈暢通、輕身快跑。
“干毛巾里也要擰出水來!”同煤還將2014年確立為管理創新和科技進步年,大力推行21項改革和18項管理創新,實行改革生產承包機制、銷售總承包和考核機制、機電設備內部模擬市場化租賃等多項創新措施……
豐厚獨特的資源稟賦,讓山西享受著不菲的煤炭紅利,也付出了沉重的發展代價。令人欣慰的是,當前全省調產、轉型、改革和創新已經步入了快車道。其中,一個同煤只是 “星星之火”。但隨著更多“同煤”的競相涌現,一部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的傳奇將在山西精彩上演。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