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版圖上,浙江、福建、廣東,毗鄰相連,占據海岸線的一半左右。
這些地方有近海通商的便利和更開放的視野,發展經濟得天獨厚。只是有一樣,這三個省都缺煤缺電。
2013年以來,情況出現了變化。三個省的電廠、煤企、港口都出現堆煤的現象。福建自產煤滯銷,價格一路下滑;浙江、廣東經銷商開始虧損,有的不得不停業;澳大利亞、越南等國的進口煤壓港,無人問津。“有個空地都用來堆煤了!”廣州港有關負責人說,“如果秦皇島煤炭緊張,我們可以運回去。”
煤夠用,但日子難過,糾結仍在。“看不清方向。”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自產煤的困境
“現在市場壓力太大了,進口煤、北方煙煤、省內其他區域的煤,分走了很多用戶。”福建永安煤業公司搞銷售的人對記者訴苦。
“比如在三明市,用煤的主要是電力、水泥、鋼鐵、化工企業。水泥企業中,漳平紅獅、大田紅獅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完全用北方煙煤替代本地無煙煤(兩企業月用煤量約6萬噸)。三鋼公司也是從二季度開始,大量采購澳大利亞、俄羅斯噴吹無煙煤(原月需本地煤10萬噸至13萬噸,現僅需5萬噸)。化工企業改用龍巖小煤礦的煤了。而福建華電永安發電廠早幾年就基本以印尼煤為主了,印尼煤與本地煤配燒比例為4:1。日子要怎么過?”
目前,永安、大田區域小煤礦產量已有所減少,煤質較差的煤峒基本停工。
有效需求不足和進口煤的沖擊,是企業經營陷入困境的主因。
“鋼材、水泥、化工都不景氣,加上福建今年雨水充沛,水力發電高于正常年份水平,風力發電也處于高發狀態,核電新投產100萬千瓦,煤炭的競爭對手不少。”福建省煤炭協會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省外新投產的大型煤礦產能釋放很快,運來的都是優質煤,而進口煤,前5個月,數量就增長了18%,售價比國內煤炭售價低20元/噸至30元/噸。”
“客戶就算想用我們的煤,也會進外煤來壓價。”一位國有煤礦的銷售人員說。
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建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福建能源集團今年上半年煤炭產量同比減少14.87萬噸;煤炭銷量同比減少5.75萬噸。
“6月下旬起,各用煤企業要求進一步降價的呼聲很高。進口煤、北方煤以及本地小煤礦煤低價沖擊更嚴重。6月末煤炭庫存同比增加1.23萬噸。而平均售價同比下降69.11元/噸。”采訪中,福建能源集團的很多人表示,用煤旺季這樣慘淡,未來不知會怎樣。
經銷商的苦日子
最近一段時間,廣東沿海多個港口的煤炭庫存量,比兩年前至少翻一番。
從事煤炭貿易十多年的老袁,是一家新加坡公司負責進口煤貿易的銷售經理。他說:“去年10月后,煤炭生意就沒有好過。按照往年形勢,再差的年景,4月以后市場也會有回暖跡象,但今年完全沒有。”
在他看來,煤炭貿易商們現在基本選擇保守經營的方式,除非手握電廠合同,否則極少有人愿意進口煤炭,“這種低迷行情,不單是經濟不好,還和產能過剩、銀行信貸收緊有關,對煤炭貿易商沖擊很大”。
浙江的情況也是一樣。
據了解,納入浙江省統計的1467家煤炭經營企業,今年上半年直接從省外調入的煤炭總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35%。與此相對應,1月至6月,煤炭平均銷售價格為646.39元/噸,比去年平均下跌近140元/噸。
“原有的煤炭經營企業銷售渠道已經被打破。”有關人士分析,“以寧波港為例,今年上半年進口煤的增幅高達187.2%。這些煤價格低,尤其是動力煤,各大電廠大量進口,和以往大不相同。此外,上游煤炭生產企業主動出擊,通過長期戰略合作尋求商機,也成功贏得了部分沿海消費市場。煤炭經營企業的作為空間一直在收窄。”
鎮海煤炭商會近期對當地煤炭交易市場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4月份進場企業虧損面為50%,5月份為57.4%。自年初以來已有7家企業停業,占進場企業的10.2%。據統計,浙江省上半年歇業的煤炭經營企業比去年同期增長48%,占企業總數12%左右。
除了市場,政策也是困擾煤炭經營企業的一個因素。
浙江省經信委的李琴娜最近頭痛的一件事是不知如何向企業解釋,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煤炭經營許可證取消后,該怎么辦。
“有個許可證9月份將到期的企業,要和外省一煤炭生產企業簽訂協議,但是對方一定要求其有許可證,而我們的許可證8月份以后就不辦了,該企業打電話來問怎么解決。每天都有很多這樣的電話。”她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盡快研究制定《煤炭法》實施細則,保持取消“兩證”后行業管理的平穩。
“當然,我們對煤炭企業的管理方式也要轉變,希望在‘兩證’取消后能增設備案登記制度,至少讓我們不跟企業脫節,為企業提供方便。”李琴娜說。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