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能源行業發生了諸多變化,部分央企對于光伏電站項目開發投資逐步趨緊,新能源資產價值分化正成為行業的熱點話題……
從實現雙碳目標、提高項目收益等角度來看,大部分企業還保有繼續開發新能源的壓力、動力。只是具體分析開發熱情、投資傾向,隨著風電、光伏價值的分化,開發商態度明顯發生變化。
新能源價值分化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企業參與指標競配時的傾向性。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近年來甘肅、河北等省份的風、光指標更傾向于風電,而投資企業申報風電規模的比例也遠超光伏。在今年甘肅第三批新能源已知的項目清單中,風電規模占比達到了90%,而在往年第一、二批項目清單中光伏則均占到50%以上。
種種跡象表明,風電似乎更香了。然而,風電形勢真的就是一片大好嗎?
投資天秤再傾風電
風電的走俏最直接來源于技術進步帶來的度電成本的快速降低。根據《風能》文章,2024年年初,在“三北”集中式風電項目中,EPC價格已不到4000元/千瓦,甚至在一些大基地項目中,可做到3000元/千瓦;個別項目的投資成本,已低于2800元/千瓦。這意味著上述項目的度電成本基本已低于0.1元/千瓦時,最低已達到0.09元/千瓦時,均大幅低于火電度電成本。
越來越低的度電成本,意味著在理論測算上,開發風電項目的投資收益率更高。業內某開發商領導曾以集團旗下北方一風光同場項目舉例,該項目風電EPC價格不到5000元/千瓦,年等效利用小時數3100h,電價大概是0.31元/千瓦時;光伏EPC價格不到4000元/千瓦,年等效利用小時數1524h,電價在0.31元/千瓦時基礎上打8折,執行谷電價格。按此測算,同一場區,風電、光伏不同資產,內部收益率相差5倍左右。
“同樣是跑一圈手續,開發新能源項目時,風電收益明顯高于光伏,肯定優先獲取風電資源。”市場開發人士告訴風芒能源。
最重要的是,這兩年電力市場的加速推進,更加劇了風電、光伏的價值分化。截至今年8月底,國內新能源裝機已達12.26億千瓦,占全部電源裝機的39.21%。其中,風電占比15%,光伏占比24%。裝機快速起量,對新能源占比較高的省份電力市場來說,其出力影響不容小視。
特別是光伏,因為主要受光照影響,特性為同時發電、集中出力,這在直觀反應供需情況、體現發電時間和空間價值的電力市場并不“討好”。而且其發電高峰,與午間電價低谷重合度較高,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時甚至存在出現負電價可能性。風電則主要靠風力來驅動,來風可能“東邊不刮西邊刮,白天不刮晚上刮”,同時率只有20%背景下,具備獲得高電價時段的可能性。
“部分地區光伏電站算不過來賬了。”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各省電力市場相關政策的不斷出臺更新,光伏電站的收益風險越來越大。該趨勢下,西北五省新能源投資幾乎全部轉向風電。
以甘肅為例,截至目前,該省份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5798萬千瓦,占電源總裝機容量的62%,位居全國第二。對比兩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的電站經營數據,一家公司在該區域的集中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從2023年的0.03元/千瓦時左右降至2024一季度的0.18元/千瓦時;另一家在該區域集中式光伏電站上網電價則從0.49元/千瓦時逐漸降至0.27元/千瓦時,電價跌幅均達40%以上。光伏項目收益大打折扣,今年開發商在該省份申報“十四五”第三批風、光競配時,幾乎全部都選擇投資風電項目。
風電項目更搶手了的另一個重要體現就是,“資源費可達0.1元/瓦左右。”業內人士補充。
風電價值也在分化
雖然風電在EPC價格、發電量、同時率上,占據一定優勢。但是從棄風限電、電力交易等角度來看,部分地區的風電開發仍然面臨很大挑戰。
今年6月,節能風電就曾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上表示,“棄風限電”是影響公司經營業績最主要的因素。節能風電的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的項目開發、建設及運營。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實現風電累計裝機容量5.66GW。
節能風電稱,該現象近年多集中發生在公司河北、新疆、甘肅、青海和內蒙古等區域的風電場。2021年至2023年,節能風電因“棄風限電”所損失的潛在發電量分別為11.23億千瓦時、10.75億千瓦時、12.09億千瓦時,分別占當期全部可發電量(即境內實際發電量與“棄 風限電”損失電量之和)的 11.05%、8.26%、9.00%。
事實上,今年來,多家電力投資商表示,西北省份的新能源電站限電情況不容樂觀。各地均出現了10-30%限電,部分接入點位不佳的場站限電甚至高達90%。部分風電市場開發人員告訴風芒能源,“有些省份限電、接入問題嚴峻。規劃的外送通道遙遙無期。如果電價再進一步下降,可能會考慮撤出部分區域開發。”
某央企也在需長期整改事項進展情況——投資風險管控方面多次提及風電消納風險。其表示,針對個別風電基地后續項目落地問題,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明確推進路徑,確保消納問題解決前不發生實質性投資。
除了消納問題外,在快速推進參與電力市場的過程中,對風電資產實際運營而言,較為棘手的是功率預測的準確率。“兩個細則--并網運行管理”明確,功率預測分中期預測、日前預測、超短期預測三類。某公司電力營銷負責人告訴風芒能源,“超短期預測(4h之內)準確度高一些,全年平均可達80%以上。再往前功率預測的準確率就大幅下降。”
對項目實際收益來說,交易團隊對數據的預測和處理至關重要。該負責人表示,“同一省份和地區的風電場站,交易策略好和不好的收益差距有50%以上。”
該負責人以一則風電參與電力市場中長期交易案例進一步舉例稱,華北地區某省份的風電項目參與年度中長期——綠電交易原本同比平價高0.03元/千瓦時左右。然而因為來風的不可預測,今年有電站出現,年度交易申報發電量過高,在交易已經完成的情況下,月度無風發不出電,該電站被考核賠付過百萬元,度電價格降至0.1元/千瓦時以內,遠低于該地區平價風電電價。
這也意味著,對風電資產而言,也是逐漸走向分化。在項目精細化選址、設計、運營需求倒逼下,不限電、限電較少區域,電價、收益測算較高的地區將成為各家開發企業重點爭奪的“香餑餑”。深挖度電價值,提高營銷能力也將成為電站運營重頭戲。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