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等部委對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第一年度(即2021至2022年度)工作完成了考核評價,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如期且超額完成車輛推廣任務,依據考核結果獲得首批中央財政獎勵資金3.5億元。目前,北京市財政局已會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將獎勵資金及時撥付至相關區及相關企業,為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注入更多動能。
氫能作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二次清潔能源之一,是實現多領域深度清潔脫碳的重要載體,也是全球能源技術革命和轉型發展的重大戰略方向。近年來,北京圍繞京津冀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積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已形成“有場景規模、有技術突破、有政策機制、有產業生態、有能源補給、有創新模式、有區域協同”的“七有”局面,全市氫能產業初步完成從源頭基礎創新到商業化發展路徑的試點探索,基本實現了氫能產業“從1到10”的突破,正處在向規模化、市場化發展的關鍵機遇期。
在場景規模上,截至2023年8月,京津冀城市群面向城市公交、包車客運、普貨物資、冷鏈物資、建筑垃圾、生產原料、工業制品、等應用場景,前兩個示范年度已累計推廣燃料電池汽車數量2509輛,以超額241輛的成績完成兩年推廣任務,其中第一年度推廣1239輛,獲得中央財政獎勵資金3.5億元。
在技術突破上,經前兩年的示范,目前已如期實現電堆、空壓機等5項技術自主創新及產業化應用,提前實現質子交換膜、催化劑2項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應用,核心性能指標取得較大的突破,實現百輛級以上規模的裝車應用。同時,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車載氫系統以及氫氣制、儲、運環節裝備也取得長足的進步,標志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
在政策機制上,北京市已制定發布氫能產業各類支持政策措施超過50項,涵蓋頂層設計、技術創新、產業落地、推廣應用、氫能保障和安全監管六大維度,已初步建成“全環節、全方位”的氫能產業政策體系。
在產業生態上,北京已初步形成“一南一北”集聚發展的氫能產業布局:京南,大興、房山、經開區正在加快建設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氫能全產業鏈生態系統已初步形成;京北,昌平、海淀、延慶等地區正持續推進建設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
在能源補給上,北京市已初步形成制氫方式多元、氫氣運輸可靠、加氫站運營服務能力滿足車端需求的協同局面。市內氫氣產能按需供應加氫站使用,周邊張家口、保定、廊坊等地電解水制氫及工業副產氫已開始供應北京市氫能市場,初步形成跨區域供需匹配的氫能供應保障體系。
在創新模式上,北京積極謀劃氫能叉車、分布式發電、熱電聯供等多領域綜合應用,進一步發揮氫能在儲能、發電、工業等多領域場景開放和示范應用對技術創新、政策突破、降本增效和項目落地的帶動作用,目前部分項目已率先啟動實施,初步形成示范引領效應。
在區域協同上,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共同簽訂《京津冀重點產業鏈協同機制方案》,統籌建立京津冀三地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立足六條產業鏈圖譜繪制和梳理分析工作,推動京津冀強鏈補鏈任務落實落地。北京市牽頭京津冀氫能產業鏈圖譜的繪制和分析工作,并在2023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氫能產業主題推介會上發布,相關成果將作為京津冀三地合力構建氫能與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的重要依據。
據了解,經過近二十年持續研發和企業孵化培育,北京市基本掌握氫能產業體系各技術路線主要環節的關鍵技術,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全產業鏈基本貫通,北京市氫能領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科技創新資源集聚、產業發展基礎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多元、產業生態初現崢嶸。
目前,北京市正全面發揮國際科創中心作用,統籌推進政策創新、產業培育、場景開放和設施建設,積極推動京津冀區域打造氫能全產業鏈,持續支撐源頭技術向終端應用場景的轉移轉化,促進氫能產業的跨區域、集群化的協同發展,推動氫能產業發展階段實現“從10到100”的跨越,努力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氫能發展先行區、示范區,在全國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發揮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