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屆風電運維技改大會北京召開,會議資料數據顯示,隨著風電新增裝機的持續增長,風電后服務市場也將呈指數級增長。更重要的是,2022年政策和產業雙重推動的風電“以大代小”項目相繼落地,在示范探索和經驗積累下,《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正式文件或將很快出臺,為產業發展提供更加精細化的政策和發展指引。
《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即將出臺:以大代小市場或將激增
根據國家能源局和風能協會各方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含)運行壽命達到15年的風機總規模已經達到12GW,總臺數達到了11452臺。
2008年以前裝機規模數據
2008年以前裝機數量
再看1.3MW級以下,運行超過10年的風機數據:
國內單機容量小于1MW的機組主要在1989-2013年投運,數量約1.1萬臺、總容量約870萬千瓦;
投運超過10年、單機容量在1-1.3MW的若干非主流機型數量近千臺,裝機容量約120萬千瓦。
不難發現,這個單機容量的風機規模已經達到10GW的規模,從2021年到2022年的以大代小改造數據看,目前已經實施的項目不超過2GW,從這個數據看,至少有10GW的以大代小市場即將來臨。
超10GW的以大代小市場來臨:我們準備好了嗎?
根據《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申報稿的要求,15年運行,1.5MW以下單機容量的風電場都可以納入以大代小的范圍。由此可見,而隨著以大打小政策的即將出臺,球哥算賬給出的數據至少有10GW以上的市場新增規模,這個規模在未來1-2年內會因為以大代小辦法的實施形成一個改造高峰。
當然,以大代小同樣也面臨諸多困難,水規總院的查浩處長給出了指導意見,對于“以大代小”實踐來說,項目不應僅局限于常規工程建設改造,也應統籌考慮綠色拆除、固體廢棄物回收循環利用、增強源網協調運行性能等方面,使項目具備技術引領性、生態友好性和示范前瞻性。
實際上,過去2-3年,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的以大代小風電場改造也在陸陸續續的示范線實施,但因為項目的建設流程,土地的屬性,電網的接入和電價的困擾,很多項目僅僅是從技術上進行了驗證,從經濟性上進行了升級,一旦大規模的實施,很多新的問題就會來臨。
葉片回收:從球哥統計數據顯示,葉片的千瓦重量大約40kg,12GW的風機的葉片規模大約是4.8萬噸,目前葉片的回收處理和綜合利用實事求是的說,還沒有達到大規模的盈利水平。
金屬大部件的處理:設計壽命20年,實際運行壽命15年,可不可以進行再制造進行二次利用,需要從標準上進行設計。
電價問題:未到期,或補貼到期,新的電價政策怎么處理?
資產殘值問題:20年的設計運行壽命,15年到期,資產殘值如何在財務端進行處理,按老項目技改,納入到老項目的固定資產?還是按新項目投資,風電場的拆除和殘值部分賬務處理是個難題。尤其是國企的資產問題,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風機15年壽命終止:技術迭代加速,風機壽命需要20年嗎?
風電進入平價時代以來,風機的迭代速度明顯加速,2020年從3MW時代,2023年已經進入實際的8MW時代(商業交付),3年不到的時間,單機容量規模增加一倍以上,從目前的技術迭代趨勢來看,風電整機的技術還將持續保持這個迭代速度,也就意味著,10年后,或者15年后,今天的大兆瓦風機會不會成為當年的1.5MW風機呢?
實際上,以大打小市場的來臨,風電場資產的殘值問題成為一個國企的難題,加上風機技術的迭代加速,實際上就給風機的壽命設計提出了新的課題:
風機的設計壽命是否需要20年?
先做個假設,風機的實際運行壽命15年,而我們設計的壽命也是15年,可能我們風機的成本或許在現有基礎上可能會降低10-20%?按照這個成本設計,風電的度電成本或更加有競爭力!同時也解決了現有風機提前終止壽命的資產殘值問題。
更重要的是,設計壽命的縮短,可以更穩定地讓風電整機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現有的風資源在更新的技術裝備加持下,發出更多的綠電,創造更高的價值。
當前風機的價格競爭如此殘酷,風機的設計冗余如何控制,我個人覺得行業企業可以探討這個現實的問題,一旦實際運行壽命和設計壽命吻合,迭代速度也同步,對于行業的更新可持續發展也是一個有利的因素。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