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隨著下游新能源汽車銷量的逐漸攀高,鋰電池板塊也變得火爆。相關數據顯示,2010至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了174倍,動力電池產能增長了107倍,出貨量增長了190倍。
鋰電池相關的企業也是受益頗多。自2018年6月正式登陸創業板以來,寧德時代市值一路暴漲,股價從25.14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至2022年1月20日的571元,上漲22倍,市值更是從786億元上漲至1.3萬億,翻了16倍。
借鋰電市值翻番的遠不止寧德時代。2020年4月29日,鹽湖股份停牌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其總市值為480億元。在經過一系列業務調整后,鹽湖股份在鋰鹽產業逐漸發力,隨著鹽湖提鋰熱度的提高,鹽湖股份與2021年8月10日復牌,且在復牌首日市值達到了1950.4億元。
扭虧為盈、利潤翻倍、市值暴漲,不斷造就著“沾鋰必火”的神話。
但自去年11月以來,市場震蕩加劇,前期熱門的賽道紛紛回調。統計數據顯示,兩個月不到的時間,整個鋰電板塊市值蒸發了1萬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鋰電板塊出現下跌主要是前期漲幅較大、估值過高導致,此外,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從大周期看,新能源取代燃油車是大趨勢,鋰電池行業也是長期漫長的遞增式增長過程,至少未來幾年將是新能源的持續爆發期,新能源仍是優質的賽道。
2021年以來,鋰電池版塊持續高景氣,鋰電池產品及產業鏈原材料供不應求。
鋰電池產能方面, 相關機構預計2022年全球動力電池將出現30GWh的產能缺口,且這一缺口將逐漸擴大。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產能缺口或將達到可怕的1151GWh。考慮到新增產能,屆時全球動力電池仍然將會出現370GWh的產能缺口。
上游資源也面臨供應短缺的情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鈷資源缺口5.4萬噸,原料缺口達6.8萬噸,隨著今年動力電池需求的增加,這一缺口將逐漸擴大。截至2021年11月末,國際市場金屬鈷價格已達102%,同期原料價格也上漲了86%。
鎳、鈷等金屬資源的匱乏不斷推動新技術路線的出現,如寧德時代此前發布的鈉離子電池,印度Saturnose公司宣稱研制成功的增強鋁離子電池,英國劍橋大學、丹麥及以色列的知名工科大學以及德國、西班牙的研究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也正加快開發鎂電池和鋅電池。
同時,為保障供應,車企也紛紛加碼電池領域。
1月18日,大眾汽車和博世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雙方將于今年年底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提供電池生產系統,并協助電池制造商擴大生產規模和維護生產場地,以確保歐洲電池產業的自給自足。
1月12日,吉利集團、巴斯夫杉杉、紫金礦業與福建省上杭縣政府在市行政辦公中心舉行項目簽約儀式,三元前驅體研發生產及電池資源化利用二期項目正式落地。項目總投資23億元,計劃2024年投產,達產后預計年銷售額達56億元。
從現階段動力電池及原材料供需來看,在供需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更多企業入局暫時不會出現嚴重的行業內卷,但當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頂峰,面對有限的需求,車企與電池企業供需關系將發生變化,電池企業之間競爭將更加激烈。屆時,同樣擁有電池及材料產能的車企將具有較大優勢,電池行業或迎來全面洗牌。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