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氫能今年迎來布局熱潮,一些光伏企業紛紛進入這個領域。對比其它能源,氫能清潔環保,能量密度大,被一些人看作“終極能源”。但要大規模發展氫能,還面臨制、儲、運、用多個環節,產業鏈長,技術復雜等瓶頸。專題報道《掘金氫能源》本期播出:《綠氫,我們什么時候用得起?》。
國內光伏行業今年流行跨界布局氫能。不久前,光伏巨頭隆基股份注冊成立氫能公司,這個動作比簽下一堆光伏項目受到的關注度還大。實際上,除了隆基股份,陽光電源、寶豐能源、晶科科技等光伏企業最近也都在氫能領域有新動作。統計顯示,僅4月份,A股就至少有12家上市公司披露氫能相關業務情況。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記者,光伏企業是想趟出一條新路,通過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嚴格地說,這并不算跨界。“現在光伏的電一年只利用1300小時,多的地方也就1400-1500小時。建個輸電線路,應該用8000小時,結果你只用1000多個小時,輸電成本非常高。所以就想著能不能把光伏發的電就近變成氫,用氫來替代比如天然氣、煤炭等能源。”
目前,氫能根據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不同,主要分為灰氫、藍氫、綠氫這三種。其中,灰氫是通過化石能源制取的氫氣,碳排放最高;藍氫是在灰氫的基礎上,應用碳捕捉、碳封存技術,實現低碳制氫;綠氫則是通過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能源電解水制氫,因此被稱為零碳氫氣。
(圖片來源:CFP)
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同濟大學教授余卓平透露,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氫氣還是灰氫。“從我們國家目前氫氣生產的現狀來看,產能大概有4100萬噸,產量有3300多萬噸。其中石化能源是主要的制氫途徑。工業副產氫氣有708萬噸。電解水制氫很少,只有50萬噸,大概占1.52%左右。所以目前的氫還是一個比較高碳的結構。”
什么時候能用上綠氫?這當然取決于制氫成本。從灰氫到藍氫再到綠氫,雖然碳排放是遞減的,但是成本卻是遞增的。目前,灰氫制取成本在每公斤10元左右,藍氫在15-27元之間,綠氫則是23-28元。電力是綠氫主要成本之一,因此要讓綠氫有競爭力,就必須大幅降低新能源發電成本。余卓平表示:“我們預測到2025年,光伏和風電新增裝機的發電成本將達到每度電三毛錢,那么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成本將降到每公斤25元,這應該就是一個平價競爭能力,和現在的汽、柴油應該形成一定的競爭力。到2030年,電價再進一步下降,一度電降到兩毛錢的話,那么它可以和低碳捕捉制的氫氣也形成競爭。”
這也意味著,綠氫取代灰氫則需要更長時間。不過業內看法更加樂觀,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最早到2028年,在光伏、風電資源最好的地區,綠氫成本將和灰氫持平。“邏輯上他們之前算過一個賬,當發電成本低于0.15元,光伏制氫就有經濟效益。按照未來趨勢,光伏發電的成本在某些地方低于0.15元也是有可能的。”
實際上,平價綠氫的曙光已經顯現。寶豐能源不久前投入試生產的綠氫項目綜合成本已經下降到了每公斤15元。公司預計接下來成本還有望下降一半左右,這樣足以和灰氫競爭。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綠氫做到平價并不意味著氫能的使用范圍會大幅擴展。“如果用光伏制氫,運輸就得不償失了,因為運輸的成本太高了。要在當地建產業鏈,最好當地制的氫,當地就把它當成一種工廠的化工原料用掉,這是比較劃算的。要是用汽車來運的話,肯定很難有經濟效益。”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