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明確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最近,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討論越來越多。
什么是碳達峰、碳中和?都說利好光伏,從哪方面利好?實現這一目標后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的改變?
一個趨勢,當它剛冒頭的時候,特別不起眼。但是,當它真的長大之后,很多人又后悔沒有把握住。比如:還記得十年前勸你買房的人嗎?
如今,類似趨勢又來了,這就是碳達峰、碳中和。在未來,碳達峰、碳中和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不再增長,意味著中國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達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長,并逐漸下降。
“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國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產業調整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碳達峰、碳中和首先改變的將會是能源產業格局。
在我國能源產業格局中,產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占能源消耗總量的84%,而不產生碳排放的水電、風電、核能和光伏等僅占16%。
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就要大幅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因此,能源格局的重構必然是大勢所趨。
畫面中閃耀著炙熱光斑的“藍色海洋”是總裝機容量85萬千瓦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通過水光互補能夠很好地解決光伏發電隨日照變化不穩定的缺點,為電網提供穩定的綠色電能。
目前,我國光伏、風電、水電裝機量均已占到全球總裝機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無論在投入還是規模上都領跑全球。
如果到了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核能的裝機容量是現在的5倍多,風能的裝機容量是現在的12倍多,而太陽能會是現在的70多倍。
一個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將會被打開,而在產業鏈的細分領域,將產生眾多的新興產業,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碳達峰、碳中和還將重構整個制造業,中國的所有產業將從資源屬性切換到制造業屬性。舉個例子,就拿手機來說,如果要實現碳中和,負責組裝的企業要實現碳中和,為其提供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環節要實現碳中和,為其提供芯片的企業也要實現碳中和,產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實現碳中和。這就會對產業鏈形成一個新的標準。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制造業的產業鏈將進行新的國際合作、國際分工、形成新的產業格局。
碳交易成新能源汽車企業增收新支點
電動車企業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額度所得的收入是14億美元,這成為支撐特斯拉業績的最大助力。誰能想到特斯拉最賺錢的不是汽車產品本身,竟然是賣碳排放額度的收入。
中國電動車企業蔚來汽車在2020年出售碳排放額度所得的收入是1億人民幣。盡管蔚來汽車在2020年表現出色,但仍凈虧損50多億人民幣,在所有業務凈虧損的情況下,賣碳排放額度竟然貢獻了近1億人民幣的收入,成為所有收入業務里最大的亮點。
在碳市場越來越活躍的情況下,碳交易將對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所有制造業帶來變革,進一步重構全球制造業。
如果到了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意味著巨大的汽車產業鏈將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也就意味著,馬路上將很難看到燃油車,取而代之的是無人駕駛電動車或者氫能車;在明年的北京冬奧會期間,會有一種低碳環保的綠色接駁車輛,它排出的可就不是二氧化碳了。
記者 張景:這是一輛要服務于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客車,內飾跟一般的客車啥區別。但是它的頂上有幾個儲存氫氣的罐子。氫氣跟大氣中的氧氣化學反應,就能發電,驅動車輛行駛。排出的沒有尾氣,而是可以直接飲用的水。
如果到了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光伏、風能聚集的中西部地區將會成為最主要的能源輸出地之一。中西部地區在中國經濟版圖上的角色,將被重新定義。
如果到了2060年,中國實現碳中和,意味著中國的森林一年生長量要達到10億立方米,這比現在翻了一倍還要多,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0%左右,中國的生態環境將發生一次質的飛躍。碳達峰、碳中和就是綠水青山。
所以,你看懂碳達峰碳中和了嗎?你對光伏的未來還有擔心和質疑嗎?
抓緊安裝起來吧!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