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世界工業革命以來,能源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重要。能源與糧食的供給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在我國,因化石能源的豐余度決定了長期以來以至今后的相當一段時期,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格局不會得到根本的轉變。傳統能源中,石油的加速消耗,其開采壽命已逐步走到盡頭。即使新能源層出不窮,生物能源、風能、太陽能等的出現使能源日趨多樣化。但受到與糧食作業爭地、風力和陽光的不可預期等因素的限制,且與水力發電等一樣受到高投入和季節性因素的制約,在近期取代煤炭成為主力能源的地位仍是不可能的。在我國,煤炭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日趨凸顯。煤炭行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上、下游產業的制約。解決好此問題,要從多方面考慮,行業自身也有許多工作要做。基于此,本文從煤炭企業生存與發展中幾個轉變的角度做了一些思考。
一、觀念的轉變
㈠煤炭作為初級產品的觀念的轉變
據國家權威部門最新發布的信息,目前工業門類中只要電力行業盈利能力同比提高。我國的電力以火電為主,煤炭產品僅今年就經歷了4次降價。可以說,是煤炭行業在幫助電力行業的盈利。這也是初級產品與初級派生產品的生存寬松度的差距。
煤炭作為產品具有其特殊性,下游用戶的需求下降就會造成產品的積壓。煤場的容量是有限的,煤炭在煤場堆積,滿倉、滿場,礦井的提升就得被迫停止,工人停工。干耗通風、排水、工作面和巷道的維護等固定成本。不得不以降價促銷。加之西部乃至蒙古國、越南的開采條件好、成本低廉的煤炭以低價傾銷,使得東部煤礦特別是老礦深受其害。
20世紀60-70年代,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的重要指標是國家年度鋼產量。當時的美國和前蘇聯都是億噸以上,日本、德國將近1億噸,我國和英國、法國差不多,在2000萬噸左右。我們是以奮力追趕為目標的。經過產業升級、替代,原來的產鋼大國的鋼產量成倍地下降,而我國成了世界頭號產鋼鐵大國,年產鋼達到5億噸以上。淡水河谷、力拓等國外大型鐵礦公司瞄準中國市場,中國的鋼鐵企業越建越多,都在追產量,爭礦石,鐵礦的價格一再攀升。鋼鐵的生產成本上升。近年來,一度以房地產為支柱產業,消化了國內的大量鋼材、建材,房地產在許多城市出現委靡后,鋼鐵行業受到巨大的沖擊。作為鋼鐵行業的上游行業煤炭業因此蒙受連帶損失,焦碳的滯銷和降價,使煤炭行業陷入困難的境地。
如果將煤炭滯銷僅僅歸結于電煤和焦碳的降價煤炭企業惜售,還遠遠不夠。盡力節支降耗,挖掘成本潛力,用低成本重新贏得市場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著力改變煤炭作為初級產品,其銷售完全受制于傳統的下游用戶的現狀。
發展煤化工是近年來許多煤炭企業選擇。以煉焦煤為原料的煤化工,其主產品仍然為焦碳。煉焦煤種、動力煤種生產的苯、醇類化工品、化肥、乃至可以替代柴油的二甲醚等產品雖然要比石油化工產品的生產工藝復雜,成本高,但畢竟在將煤炭將初級產品向升級型產品的轉型邁進了一步。人類對自然物的認知在不斷深化,當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站在更高的層面,研發新產品,而且由煤炭企業直接生產,交付市場是非常必要的。據有關權威人士介紹:國外有人在研究一種高速飛機,可以在一小時內由日本的橫濱穿越太平洋抵達美國的太平洋西海岸。這種飛機所需要的燃料須由煤炭中提煉。煤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㈡煤炭為主力能源的觀念的轉變
人類對自然和自然物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終極地步,煤炭的最優用途還沒有被充分的認識。大力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是煤炭在充當能源的同時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無論是發掘煤炭的新用途,還是以新能源部分地替代煤炭,在初期都需要巨量的資金投入,都需要國家的政策保護。新能源補貼,煤炭深加工補貼和稅收優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有一句口號叫做“國家修路,群眾開礦”,鄉鎮、個體小煤礦在許多產煤省如雨后春筍地紛紛上馬。形成了國有、地方、鄉鎮和個體在煤炭生產總量中各占三分之一的“三足鼎立”格局。鄉鎮、個體煤礦一般為淺層開采、和在大礦井周邊開采,利用了大礦井的排水等條件,在員工工資和使用設備、材料方面又追求廉價,加上地方GDP的驅使,造就了諸多個體億萬富翁級煤老板。也造成煤炭產能的一度過剩,在“六大系統”等高投入要求之前,已經賺足了資金,并轉投其它產業。
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可以從根本上壓縮沒有安全保障和存在諸多弊端的的小煤礦的生產,以至關閉無序開采的小煤礦,優化煤炭生產秩序,支持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的健康發展。由此對國民經濟帶來多方面好處。
㈢交易習慣的轉變
伴隨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煤炭交易由國家計劃分配轉為供需雙方合同交易,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市場規律,增加了交易的靈活性。合同簽訂了并不等于問題解決了,據國家發改委測算,某年度全國電力新增裝機3000萬千瓦,其中火電2800萬千瓦,需要用煤5000萬噸,加上冶金用煤,實際用煤將比上一年增加約1億噸以上。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另外,鐵路運力嚴重不足。鐵路煤運主要通道運輸能力早已飽和,近期又沒有新增運輸能力,面對市場需求持續上升的態勢,鐵路運力不足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我國煤炭市場存在重點煤炭合同與市場煤兩種市場,因而也有重點煤炭合同價格和市場煤價兩種價格。自1993年放開煤炭價格以來,絕大部分時間段是市場煤價高于重點煤炭合同價,在一個報告期的若干年份區間里,電力部門與煤炭企業以國家重點電煤合同形式簽訂的煤炭供應量為20億噸,由于這20億噸煤是煤炭企業以低于市場煤炭的價格銷售,僅此一項,煤炭企業實際少收入約328億元。由于重點合同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帶有濃厚的“計劃”色彩和“人為”因素,兩種價格的同時存在,人為地扭曲了煤炭價格,使煤炭行業的利潤水平長期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很多國有重點煤礦的安全、生產和投入欠帳較多,這種狀況不盡快改變,將嚴重阻礙煤炭工業的發展。
全球性的經濟低迷也波及到我國,經濟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的許多原來效益好的企業停工、下馬,使得電力需求趨緩。國家對房地產業的調控,房地產商開發速度的減慢,鋼鐵行業效益滑坡,使得焦碳需求下降。導致了煤炭企業、鐵路、港口煤炭庫存的增加甚至爆滿。不僅使煤炭行業在價格方面受損,也使訂單無法如期按量實現。
這就促使我們思考對煤炭交易方式進行必要的變革。大宗產品的期貨交易則為這種轉變的一種可選思維。期貨交易對企業而言具有:套期保值。在期貨和現貨市場,進行反向操作。有利規避了風險和用料工廠可低價買貨。原材料工廠可高價買貨。對市場而言具有期貨發現價格。對未來行情起到指導定價的作用。目前,我國經中國證監會的批準,可以上市交易的期貨商品有以下種類:
⒈上海期貨交易所:銅、鋁、鋅、天然橡膠、燃油、黃金、螺紋鋼、線材、鉛、白銀
⒉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黃大豆1號、黃大豆2號)、豆粕、豆油、塑料、棕櫚油、玉米、PVC、焦炭期貨
⒊鄭州商品交易所:硬麥、強麥、棉花、白糖、pta、菜籽油、秈稻、甲醇
⒋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
㈣自然災害難以避免的觀念
煤炭開采業為國際公認的高危行業。煤礦井下水、火、瓦斯、有害氣體、頂板、動壓、粉塵都能造成事故,供電、運輸、提升和采掘機械等方面也是我們安全防范的重點。即使是露天開采,采場的坍塌、煤炭的自燃、挖掘和裝載運輸過程可能發生的傷人事故也是必須加以防范的。煤炭開采屬于高強度勞動,員工的健康、職業病的防控也是企業的重要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煤礦的安全工作,國家和各級政府多次頒布有關法律、法規。各級安全管理部門和企業認真執行黨的安全生產方針,不斷強化安全管理,增大安全投入。煤礦的安全形勢得到了很大的改觀。
近幾年,我國煤礦法制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投入持續加大,行政執法不斷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不斷改善,安全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2010年與2005年相比,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由5938人減少到2433人,下降59%;重特大事故起數由58起減少到24起,下降58.6%;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由2.811下降到0.749,下降73%。本報北京12月7日電(記者鮑丹)與2010年相比,到2015年,我國煤礦事故死亡人數要下降12.5%以上,較大事故起數下降15%以上,重大事故起數下降15%以上,煤礦瓦斯事故起數下降40%以上,煤礦瓦斯事故死亡人數下降40%以上,特別重大事故起數下降50%以上,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28%以上。近日,國家安監總局和國家煤監局發布《煤礦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提出通過實施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工程等9大重點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力爭到2015年,我國煤礦安全生產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明顯提高,為實現全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打下堅實基礎。也說明,在人與自然的搏弈中,人是占據主動地位的。
為了增強煤礦生產的安全保證程度,國家強力關停了無安全把握的小煤礦。對一些小型煤礦實施由大型煤礦兼并重組等工作。要求并督導各煤礦井下建立和完善“六大系統”,實施有掘必探、開采的最下水平必須設置潛水泵房、領導干部24小時在井下帶班等措施,都對保障安全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開灤集團公司是一家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老企業,即使是建國以后建井的礦也都進入井深巷遠的狀態。水、火、瓦斯、有害氣體、動壓等方面對安全生產的威脅都是存在的。隨著企業做大做強,開灤的煤炭生產和探礦從唐山擴展到河北省的蔚州、興隆、大城,山西介休,內蒙古鄂爾多斯,新疆準東、伊犁、庫車,甘肅民勤以及北美的加拿大等地。開灤始終將安全作為管理工作的首位,嚴格落實黨的安全生產方針,執行各級政府的有關安全法規、規定。提出安全生產“零傷害”的目標,并采取各種手段抓落實。目前,開灤的安全管理已上升為安全文化的層次,收到的很好的效果。在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安全督察的同時,從抓基礎入手,推出“理念、素養、基礎、環境、機制”的五位一體管理體系。創造出按規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標?狠抓班組建設、全員安全教育等方面做深入細致的工作。特別是,近年來下大力量壓縮非安全生產投資,保證安全投入,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和設施方面所做的工作對安全的保障效果非常明顯。杜絕了重大事故的發生,各類零星事故逐年減少,員工職業健康保障體系的建立也收到很好的效果。
屬于高強度、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煤炭企業,人力、材料、電力等方面的成本支出與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負擔要重得多。企業要向國家納稅、向出資人繳利和分紅,煤炭行業的企業為微利經濟體。特別是國家以稅收形式確立與企業的經濟關系,稅收政策影響著企業的收益和成本擔負力。
◆國家針對包括煤炭礦山再內的礦山開發所涉及的稅種包括三個方面:
⒈政府作為國家權利的代表向礦山企業無償收取的稅收:④
① 稅率為33%的所得稅
② 增值稅
③城市建設附加稅
④教育附加稅
⑤土地使用稅
⒉政府作為資源所有權人向礦山企業礦產資源而收取的稅款
①礦產資源稅
②礦產資源補償費
③探礦權和采礦權使用費
⒊政府作為勘探工程的投資者向礦山企業收取的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
◆◆稅收政策對煤炭企業成本、收益的影響
⒈國家權利性無償稅收的影響
主要是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影響。
⑴企業所得稅
國際通行做法是允許煤炭企業加速提取固定資產折舊,并且在應稅款項中扣除資源耗竭補貼。允許勘察費用在稅前攤入成本。但我國的稅收沒有按此行事,造成設備的老化和煤炭企業無力從計入成本的少量資源補償費彌補勘探的不足。
⑵增值稅
世界上只有少數欠發達國家對礦山企業收取增值稅。我國對煤炭企業則收取增值稅,使得煤炭企業稅后利潤勒緊,提價空間縮小,對成本形成壓迫。
⒉資源所有權人向企業提供資源所收取費用的影響
⑴資源稅
本稅種之征收目的為調整不同采礦條件下收益苦樂不均的“級差地租”,以刮平優勢煤炭企業的超額利潤。在國外,此款一般為中央財政收斂,在納稅行業內部進行“殺富濟貧”和提供一些公益性服務。而我國則由國家和地方共同分享(大部分為地方收斂)。地方在其區域內的“殺富濟貧”是無所作為的,且地方政府并沒有向企業提供更多的公益性服務。
⑵礦產資源補償費
按規定,收取的資源補償費應當專款管理,但國家和地方所收此項費用只有60-80%用于資源勘探。使煤炭行業獲益減少。
⒊過去由煤炭部統一掌握的安全撥款在煤炭企業下放地方以后基本取消,造成安全欠賬過多。
稅費、繳利,電力、設備、材料的漲價、和煤炭的降價,造成了煤炭行業的經營困難。基于煤炭對社會的貢獻和不可替代性,煤炭生產流程復雜、生產成本高的情況,和煤炭企業繳納稅費和繳利數額大等方面的因素。“六大系統”建設等耗資巨大的項目建議由財政予以補貼,或以退稅方式予以扶持。煤炭行業可持續發展良性化,不僅對行業本身,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方式的改變
社會進步是以產業革命為先導的,產業革命又是由各門類的行業的技術革命組成的。技術進步和和技術革命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命題。當前乃至今后的時期里,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技術革新、創新、進步,更重要的是要投身技術革命乃至產業革命之中去。方式的改變,則屬于產業、技術革命之范疇。關閉無序開采的小煤礦,兼并生產條件差的小企業,組建大型煤炭生產基地,淘汰落后的生產工藝、設備,可以認為都是煤炭產業革命的前導。
在人類現代文明史中,采礦工業一直做出重大的貢獻。近代工業文明的起源就可追溯到采礦。17世紀術,英國采煤業蓬勃發展,礦井越開越深,礦井排水十分困難。據說有些礦井的提升機械要用500匹馬才能拉啟。不久,蒸汽機出現了,薩弗2研制的蒸汽系在一些礦山投入使用,博得了“礦工之友”的美譽。隨后,“組可門”公司研制了新一代蒸汽機。到1712年,英同的礦山基本上都采用了這種新的動力。從而揭開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序幕。因此,從歷史角度看,采礦業曾經走在科學發展的最前沿。一方面.采礦業的需要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另一方面,它又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人類現代文明征程中的每一步都滲透著礦業工作者的汗水。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是前人始料不及的。原子能、航空航天、電子技術與電子計算機、生物技術等眾多領域的每一次突破都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采礦工業的技術進步從來就未曾、將來也不會停止。采礦作業已經從一種繁重且低效率的手工勞動過渡到機械化,而且正在向自動化邁進。
近年來,我國一直在加大對礦山科技創新與技術研發和改造方面的投入,采礦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如高效率采礦、無廢害采礦、充填采礦、連續采礦、深部采礦、無人采礦得到逐步應用。現代高新技術的發展給我國礦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機,礦山裝備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即便如此,世界范圍內的采礦仍然沒有擺脫鑿井、打巷道、圈出工作面、安裝采礦機械、剝離礦石,通過一系列的運輸和提升環節運到地面的方式。與之相配套的諸多環節同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環節的改善、設備的創新仍然都是革新和進步的階段。還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采礦業高投入、低效益的實質性問題。采礦方法的革命就是要徹底改變傳統工作面式采礦法,要敢想敢干。在生產過程中全方位推行智能化、無害化,用機器人取代工人在危險區域操作。不僅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也可騰出巨量的安全資金投入智能化、無害化,用機器人的添置。開灤集團公司唐山礦業公司在T3281(N)鐵路煤柱下開采的工作面實施矸石回填采空區的做法,既解決了矸石提升上井造成的提升浪費問題,又消除了地下采煤引起地表塌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煤炭的地下加工、煤體的整體鋸塊上搬,改變巷道、工作面流程的采礦法,地下催化、液化后變提升固體為抽排液體或氣體的大膽設想并非天方夜譚。
如前所屬,變訂貨、零售為將煤炭大宗產品引入期貨市場,實現交易渠道的革命。
下游鋼鐵產業鏈斷裂的巨大影響,需要我們審時度勢拓寬下游產業,實現產業鏈的革命。
三、環境的改變
大凡產煤的城市,都是以煤興市的。原本荒蕪、人煙稀少的土地,因為地下探到了煤,于是有企業出資探礦、買資源、鑿井、開展井上下的建設、采礦形成煤礦。煤礦開采需要人,產品需要加工或外運、利用煤炭的各類產業有了發展空間,于是各行各業隨之興起,形成了城市。煤礦開采對城市的發展起到帶動作用,也有行業本身的一些特點。城市發展的規模越大,采礦與環保的矛盾越突出。上海非礦業開采城市,但因地下水的過度利用就導致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沉。而煤礦城市既要滿足城市用水的需要采集地下水,采礦過程中又要向地面排放大量的污水,并且地下的煤炭、矸石運到地面,形成地下采空區域,城市下沉的的速度更快。雖然在煤礦的某區域開采前要對地面征地、搬遷、補償。但采后的塌陷坑積水后往往被已經獲得補償款的村民當作魚塘和農田旱田改水田的水源。搬遷村莊的村民因搬遷倒面或農田干旱、洪澇等與煤炭企業的糾紛不斷,嚴重擾亂了煤礦的生產秩序。因煤場和煤炭運輸中的粉塵造成空氣污染,也使企業受到罰款等方面的損失。實施無害化生產,是現代煤炭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
應注重在保護環境和資源開發兩者之間尋求有效的接口。充分利用好資源,消除污染,變廢為寶。煤炭是資源,與煤伴生的煤層氣、礦井水和煤矸石等也是資源,生態環境是更重要的資源。煤炭企業要盡快適應發展循環經濟和加快清潔生產的要求,把煤礦廢氣、廢水、廢渣和采煤深陷區綜合治理和利用作為一項產業,尊重客觀實際,變被動治理環境為主動經營環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環境產出,環境收益等于或大于環境成本。前述開灤唐山礦T3281(N)鐵路煤柱下矸石回填采空區的成功做法為采煤不塌陷做了很好的嘗試。
煤炭城市的環境治理和循環經濟,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之路,涉及許多方面,它不僅包含煤炭企業層面的小循環、礦區層面的中循環,而且還包含社會層面的大循環。是需多方面努力,全社會受益的事業。
因資源興起的城市不同于其他類型的城市,由于資源是越采越少,單純依賴資源,只會破壞了環境,使城市就會逐步走向衰敗。而以資源為依托,開采與環境保護并舉,不斷而新興產業替代資源銳減而形成的經濟份額,城市就會日新月異。
前蘇聯的城市現在的阿塞拜疆共和國首都巴庫和美國洛杉磯就是鮮明的例子。
巴庫,是一座建在油田上的城市。從公元8世紀發現石油開始,巴庫的歷史便與石油緊密聯系在一起。20世紀,巴庫成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城”。“十月革命”后,以巴庫為中心的南高加索地區成為蘇聯的“后院”,石油產量曾一度占蘇聯總產量的70%。由于常年開采,如今巴庫陸地的淺層石油已被采盡,只有鉆得深至5090米處才能打出一口井,石油工業的未來發展遠景已經從陸地逐步向里海大陸架轉移。在巴庫,每個家庭都有人做著與石油工業相關的工作。可謂是石油一家獨大的城市。雖然是現在的阿塞拜疆首都,與城市建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巴庫荒廢的油井。在曾經的油井所在地,居民們獲得了工作機會和財富,但同時也面臨著能源吃緊、環境污染及分配不平等的問題。油井荒廢后,工人們撤離,只留下了石油井架和遍地污染。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石油的發現,洛杉磯開始崛起,迅速發展成美國西部一個最大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現代工業的崛起,商業、金融業和旅游業繁榮,移民激增,城區不斷向四周擴展,洛杉磯成為美國的特大城市。到了20世紀20年代,電影業和航空工業都聚集在洛杉磯,促進了該市進一步的發展。洛杉磯成功舉辦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洛杉磯是重金屬音樂之都。盡管洛杉磯1994年和2002年的地震帶來了不小的損失,但洛杉磯承受住了考驗。 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天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洛杉磯已成為美國僅次于紐約的金融中心。除擁有發達??。
巴庫是過度依賴石油,隨采隨棄,最終??遠景發展和環境保護,不僅成功實現了轉型,而且成為宜人的旅游勝地,呈現一派繁榮。
我國的煤炭城市和大型煤炭企業堅決踐行科學發展觀,在安全高效、節能減排和繁榮經濟方面多措并舉,煤礦和城市共發展。許多煤礦和煤炭城市在這方面都做出成績,取得了很多經驗。開灤集團的多數礦井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境內,唐山也是因采礦而建立和興起的工業城市。近年來,開灤堅持科學地可持續發展方針,邊開采邊治理,以煤為主多業并舉,形成了“一基七線”的科學發展新格局。不僅將以前年度積累的矸石山消耗利用,而且在對塌陷坑復墾和的開發、矸石不上井的實驗等方面取得了許多成績。開灤集團和唐山市配合,將采煤塌陷坑建設成南胡、北湖等城市濕地公園,變害為利,收益頗豐。
資源開采和城市發展是互相促進的,二者的關系應該是相得益彰。從物質不滅觀點出發,世上萬物無廢可言。從空氣中捕捉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回收揮發的粉塵、吸收噪音的動能,加以轉化和利用變廢為寶的研究是很值得展開的。
煤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有的已經做了,取得了成效,有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思路,面對新問題,迎接新挑戰。
責任編輯: 張磊